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他要求给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为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才能打入儿童的精神世界。他还要求不能让一本坏书落入儿童手里,而要让儿童生活在珍藏于民族文化和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趣味无穷的作品中。哪怕是儿童读得不多,也要让每一本书都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优良读物,保证高度的教育效果。什么是优良的读物?其标准是:现实的内容,直观的叙述,优美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适合科学体系以及适合学生理解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其次是读物的形式应符合艺术的要求,以引起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的阅读呢?一般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 关于思想修养的阅读
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之外,让学生阅读一些好的思想修养的书籍,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很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有经验的指导
教师总是在新生入学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目的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青少年修养的书,并通过讨论、书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应该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阅读一些革命故事、革命领袖传记、英模人物的事迹等比较形象而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中学高年级则可以阅读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书籍,甚至于经典作家的名著名篇。
- 关于文学修养的阅读
文学修养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审美趣味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只从语文课去培养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有足够的课外文学阅读作为补充。在选择阅读哪些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尽量涉及古今中外,并尽可能先读名家的代表作,让学生能在一开始就接触到文学的精华,还要注意兼顾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当然,在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以后,学生自然地会有,也应该会有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和文体。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应引导他们不要一味追求作品(主要是小说)的情节,把看书只当做消遣和娱乐,这样的阅读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要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思想、情感、语言、技巧等方面去理解和挖掘美的本质。举办作品欣赏、读书故事会、书刊评论等都是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好形式。
- 配合课堂教学的阅读
这种阅读是紧密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通过对和教材内容相同或相关的书籍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由于教材的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一般的课外读物比教材的内容要广且深,有利于满足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潜力。这种阅读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叫超前阅读,也可以与课堂教学同步,叫同步阅读,或在刚学一个单元的内容以后进行,叫学后阅读。超前阅读有利于带着问题听课,同步阅读有利于及时帮助理解,学后阅读则有利于系统归纳对照。至于每个人采用哪一种方法则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习惯决定。选择推荐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应该是科任教师的工作,教师应该在新课开始之前就将这类参考书介绍给学生,并作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对所有课外读物都了解,因此学生也可以自己去查找,但找来的参考书最好征求教师的意见,然后再阅读。
- 结合兴趣的课外阅读
由于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数是处于萌芽的初始阶段,因此这方面的阅读一般应以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和报刊杂志为主,对某项兴趣爱好已到着迷程度的学生,可以接触一点专著,但这毕竟是个别特殊情况。
例如某小学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和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安排课外基本读物: 为低年级学生选择带有拼音、图文并茂的读物,内容有儿童生活故事、
儿歌、童话、儿童诗等,如《一年级小朋友的书》、《二年级小朋友的书》、
《列宁的故事》、《含笑的花蕾》、《幼儿短诗选》、《365 夜故事》、《365 夜儿歌》等。利用早读、课外活动和课余时间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
为高年级学生选择读物,数量大,范围宽,除了儿童文学读物和大量科普读物外,还涉猎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诗歌、散文名著,同时结合课文有关作者读老舍、巴金、叶圣陶、鲁迅、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