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召唤

在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西部地区还有成群的野牛在漫游,它们是狼、灰熊和当地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来源。随之而来的对野牛的狂捕滥杀之风甚嚣尘上。有些人强词夺理地说野牛有的是,永远也捕不尽杀不光, 可是仅过了 10 年只剩下数百头野牛呆在国家黄石公园的深谷中。

一些企业家和农场主受到在自由的大草原上赚大钱的巨大诱惑,马上进口了大批牛羊以填补野牛的空缺。一开始,这一举动很省事,只要把牲口、畜群赶到高地上、草场上就行,不用进一步投资,也不用精心照料。但是他们的成功并不长久。1881 年冬季的严寒使某些畜群冻死 95%,迫使牧场主们缩小经营规模。他们开始建围栏,因此提高了牧场的经营成本。牲口的损失对利润构成严重问题,特别对那些薄利小本经营的牧场主更是如此。

对狼群来说,食物可供选择的余地太小了。它发现原野上它们的天然猎物野牛绝迹了,于是就转向另一种食物来源——大量的更为驯服的家养的牛、羊。狼群给牧场主造成沉重的损失。有些牛场很快修起围墙使狼不能越过。在与人类的竞争中,狼成了人类的敌人,成了捕杀的对象。在蒙大拿州,从 1883~1942 年共有 8 万只狼被捕杀。猎人们用枪打、投毒、下绊索、挖陷阱、炸狼窝等等各种手段消灭狼。

很显然,在本世纪初,狼成了边疆地区人们生活困难的替死鬼。情况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竟制定出一些异乎寻常的灭狼计划。1905 年蒙大拿州的立法机关出台一项法律要求本州兽医给捕获的狼注射传染病疫苗—— 兽疥癣,然后把狼放出去,让它在狼群中传染给其它狼。这项荒唐的法令从一开始就注定行不通。受感染的狼仍然聚集在牧场附近,因此,传染病很快播及到畜群,造成的损失比狼祸还严重。蒙大拿牧场主们被迫捕杀被感染的狼同时也销毁被怀疑已经感染上疥癣的牲畜。许多牧场主因此破了产,狼再次成了替罪恶棍。

蒙大拿事件不是孤立的。法律过了头,反过来造成了新问题——人类没能认识到狼在大自然万物之中亦有自己的位置。在控制草食动物的数量方面,没有比狼更有效的动物了。本世纪初北亚利桑纳的开拜伯高原是4000 只鹿和许多狼的生息之地。到 1906 年,本地区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区, 因此必须把狼消灭掉。捕杀非常成功。20 年后,再也看不到一只狼了。

没有了狼,鹿群大量繁殖,鹿的数量在开拜伯高原急剧增长,反倒使环境恶化了。控制数量的唯一办法就是饥饿。由于控制生态自然平衡的狼没有了,让一部分鹿饿死就是唯一的办法。改变生态不平衡的罪责自然落在人类——始作俑者的身上。

在全国范围内打狼运动还在继续。到 1930 年,在西部地区狼几乎绝迹,但是牧场主还认为,狼只要太多,还是祸患,于是联邦政府派出自己的捕狼队。著名的猎手都在政府登记注册,大规模捕杀运动急不可待地再次开始。这些人追捕、下套子、棒打、枪打,使少数求生不得的狼逃往加拿大。到 40 年代,当黄石地区最后 136 只狼被打死后,在落基山及其邻近地的狼从此被彻底绝迹了。

直到最近,在北美能见到狼的地区只有阿拉斯加、加拿大、明尼苏达和密歇根州的罗亚尔岛(位于苏必利尔湖中)。1987 年,正是这一年把狼

列入濒临灭绝的动物名单,一些有声望的环境保护学家和科学家起草了一份声明,要求在生态系统中重新引回这种肉食动物。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仅环境保护学家们在努力奔走,而且也获得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狼在良性生态体系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小型肉食动物,如狼獾、猞猁、獾、狐狸等,吃狼吃剩下的尸骨架;而草食动物,如驼鹿、鹿、麋等,则能变得更健壮了,数量也得到有效控制。在过去的 1 万年间,在黄石地区生息的主要哺乳动物中,只有灰狼灭绝了。

在 1994~1995 年冬季,第一批 14 只狼回到国家公园,生下 9 只狼仔。一年后另有 17 只投放进来。公园外沿林带为狼的活动区与居民区之间提供

了隔离带,那些走出公园的狼将被送回去,只有 4 只死伤。人们希望现有的这个数量将保持稳定,而不再增加。

与此同时,红狼在美国西南地区野生状态下已经绝迹后,在大烟山脉获得了第二次生存机会,而且正在制定计划把墨西哥狼引入大本国家公园和整个西南地区的荒山野岭。

狼是复杂的野生动物拼图玩具中丢失的那一片。在狼群返回后,国家公园中的生态体系将会自然而然地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