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色小斑点”

在全英国的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头一号保留节目是一首儿童们围成一个圆圈唱的一首儿歌。孩子们高兴地围成一圈,一边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舞,一边大声唱着:“玫瑰色的小斑点。”这首愉快的儿歌起源于欧洲人把死作为话柄的时期。那就是黑死病盛行的时期。

14 世纪中期,能摧毁一切的淋巴腺鼠疫袭击了欧洲。它是指由于皮下出血引起患者出现黑斑点,淋巴也变得红肿,斑点周围还经常出现红色的疹子。黑死病是由巴氏灭菌虫(Pasteurella pestis)上的细菌引起的, 由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携带。鼠疫是在 1347 年,由一艘到达意大利南部的商船上的亚洲黑鼠传入英国的。1349 年,鼠疫传入德国。1350 年,它传入俄国。

当疾病入侵欧洲后,人们几乎无力对付它,因为人们对这种病没有自然免疫能力。而且当时的公共卫生水平和个人卫生条件都很差。不管是否有可能治好,医药和神父都帮不了忙,他们会从受到感染的病人身旁撤离。由于不知病因,人们对这种无法治愈的病得出了一个结论:鼠疫是由于一个怒神到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旅行而引起的。

直到 14 世纪末,人们才开始怀疑老鼠。14 世纪初,老鼠已遍布欧洲了。它们毁坏庄稼、粮食、财产,袭击婴幼儿。当人们能区分善恶的时候, 动物世界的一方与撒旦等恶魔们结盟,另一方则是家猫之类的好动物。坏家伙们在欧洲各个国家遭到迫害、猎杀。猫的主人们也要面对宗教法庭之火的惩罚,所以大多数人默认了法律和宗教法规去消灭猫。极少数偏远地区养猫的人家和农场没有耗子,也就没有人感染鼠疫。

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死亡率是多少,因为在鼠疫高峰期时的公众记录很随意。既然记录不十分可靠,现代科学家们只能推算出多少人死亡。权威人士们认为从 1347~1350 年间,由于黑死病,欧洲人口减少了 1/3。也就是说,2500 万人死于这种病。

这首押韵的儿歌起源于英格兰,在当时,它当然不是一个儿童游戏时唱的歌。在鼠疫最猖獗的时候,人们习惯了同死神斗争,于是,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非常普遍。人们常常聚集在街上,为了“明天我们就要死了” 而歇斯底里地狂舞,还唱一些诗歌来压倒黑死病。不同年龄的人们经常聚成一大群,又唱又跳,直到他们精疲力竭,倒在地上。但有个疑问就是这种疯狂的舞蹈居然能放松人们紧张的情绪。

鼠疫过后,人们继续跳舞、唱歌,只是并非所有年龄的人都参加。舞蹈变得轻松了。孩子们跳舞时围成一个圈,唱词几乎没改变,只是加了韵文的歌词。这首歌的大意已被人们遗忘了,因为孩子们把它变成了一个舞蹈歌的歌词。唱到它时,孩子们绝对不会理解他们正在描述一个毁灭祖先人数并改写了欧洲历史的一场疾病。

由于无知,几个世纪以来,孩子们用一种奇怪的低沉平淡的语气唱这首歌。1347~1881 年,当这种韵文第一次出现在凯特·格林威(Kate Greenaway)的作品《鹅妈妈》中时,孩子们唱到“玫瑰色小斑点”时突然停了,因为这句话是 14 世纪英格兰黑死病时期的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游戏诗文。

第一句歌词“斑点,噢,玫瑰色斑点”,指的是被鼠疫折磨的人们身

上长红疹的地方。“装满鲜花的口袋”,暗指当时的人相信与鼠疫在一起的魔鬼味道就是引起疾病的恶魔的呼吸气味。因此,草药味和鲜花香味可以避开死神恶魔的味道。“啊嚏!啊嚏!”表示鼠疫传染者一个明显症状

——连着打喷嚏。下一句歌词现在被人唱作“灰烬,灰烬”,表示最后的死亡,它也被唱作“从灰烬到灰烬”。结尾一句歌词做出结论“我们全倒下了”,它指的是千百万人的死亡。他们全都倒下,死去了!

歌词的一些部分经过几百年后已改变了,但最初的大部分韵文可以写成以下这样:

“斑点,噢,玫瑰色斑点, 装满鲜花的口袋,

啊嚏!啊嚏!

我们都倒下了!”

随着现代修辞手法的改进,很多读者有可能在孩提时代都跳过这个圆圈舞,唱过“玫瑰色斑点”这首歌,其中也包括本书的两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