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

根据亚洲近 40 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与他们的贸易关系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东南亚国家同盟由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国组成,是我国的近邻,曾同我国有过密切的通商关系。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种种原因,相互经济贸易关系发展十分缓慢。但是,70 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同东盟国家的陆续建交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双方的贸易关系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来看,1975 年只有 5.24 亿美元, 1992 年已增加到 84.6 亿美元,1995 年增加到 184.4 亿美元。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 6.5%。其中,新加坡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所占份额在一半左右。从贸易结构看,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是原油、轻纺、土特、粮油、中成药等产品;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是橡胶、木材、化肥、原糖、化纤等产品。近两年来,双方互换商品增多,主要是增加了机电产品的进出口。

综上所述,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近两年来看,双边贸易的增长幅度明显放慢,有的年份还出现下降情况,这说明双边贸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1.80 年代中期以后,东盟各国与台湾关系不断升级,这种情况若继续发展下去,必将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关系,同时也会成为影响相互贸易发展的突出因素。

  1. 我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处于类似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2. 东盟一些国家利用商品检验对我国向其出口的某些产品采取歧视性措施。

  3. 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在质量、档次、包装上不适应东盟市场的要求,而一些畅销商品又货源不足,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前景仍然是广阔的,因为有以下有利条件:

1.80 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我国和东盟国家都希望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为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自 1975

    年起,我国与东盟许多国家相继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投资保护等协定,相互给予了最惠国待遇。

  2. 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虽然存在很大的竞争性,但仍不失其互补性。如在工业原料、农副土特产品、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等方面,双方都各有所需,具有一定的交换潜力。

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太平洋地区的崛起,实际上主要是指西太平洋东亚国家的经济兴起。在这个地带上,除日本是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外,其它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与东盟则构成这类国家的主体。它们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属于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实体。一个繁荣的太平洋地区必然是区域内各国经济交流十分活跃的地区。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应充分发挥和利用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双方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及太平洋

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二)我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已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我国和西亚各国通商历史悠久,曾经有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了同西亚各国的贸易关系。1991 年,我国同西亚国家(不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贸易额达 23.31 亿美元,约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1.7%。在同西亚国家的贸易额中,沙特阿拉伯居首位,1991 年为 5.25 亿美元。我国向西亚国家出口的主要是纺织品、服装、轻工、五金矿产及粮油食品,进口的主要是化肥、原油、钢材、小麦、高低压聚乙烯、废船等。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不少国家出口石油,外汇非常充裕。同时,西亚地区又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单一的经济基础尚未得到改善而大量进口各类商品,年进口贸易额达 700 亿美元。因此,西亚市场比较开放,对进口商品一般没有限制,关税也较低。近几年我国对西亚国家出口虽有增长,但在其进口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小,只有 1%左右,这远远低于我国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制约我国与西亚国家贸易额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不适应性。从西亚国家进口产品看,主要是三大类:生活耐用消费品、吃穿用品、建筑材料。我国出口货单中,初级原料和半成品不为西亚国家所需要, 耐用消费品无法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建筑材料在质量、规格等方面又不符合要求。从西亚国家的出口商品看,最大类的是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我国基本上不需要。因此,我国对西亚国家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种情况反过来又限制了西亚国家从我国的进口。另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与西亚国家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贸易渠道不太畅通,也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西亚国家市场容量较大,加之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伊拉克等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进口需求日趋旺盛,承包劳务市场活跃。这为我国进一步开拓西亚市场带来良好机遇。为此,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双边贸易发展。首先,除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传统出口商品外,应大力开拓适销新产品出口, 如钻探、炼油、电力、炼钢、纺织及食品加工等机械设备。其次,应广泛采取灵活贸易方式,通过开展承包、劳务、资金等多方面的经济合作,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另外,对我有需要,西亚国家能生产出口的石化产品、化肥、钢材和石油等,在价格、品质、规格符合我要求的情况下,我应积极考虑进口,以便使我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在进出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三)我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锡金、阿富汗 9 个国家,大部分同我国接壤,有共同边界线 3000 多公里。历史上我国与南亚国家有着传统的通商活动与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亚许多国家较早地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了贸易关系。50 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禁止橡胶生产国向中国出口橡胶。但锡兰(现斯里兰卡)政府于 1952 年却与我国开展以橡胶换大米的易货贸易,井于当年签订了中锡两国政府第一个五年米胶贸易协定。两国的米胶易货贸易已持续近 40 年。目前,除不丹和锡金外,南亚国家均与我国有贸易往

来。1989 年,我国与南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 12 亿多美元。我对南亚国家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轻工、日用百货、纸张、生丝、钢材、生铁、化工原料、石油等;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棉花、黄麻、牛羊皮、铁矿石、天然橡胶等。

总之,我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和南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和外汇比较紧缺,因此,经济贸易合作规模都很有限。现在,双方都在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市场潜力较大,为进一步扩大相互贸易合作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