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含义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人们取得的劳动成果与所消耗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在一般意义上同样可以归结为效益和成果同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的比较。即通过商品和劳务的对外交换,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获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样多的劳动耗费获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它反映对外贸易的职能和效益,是衡量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重要综合指标。

对外贸易是社会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是国际间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外贸易使商品生产在国际间得以发展,并能表现出商品的价值。组织这种国际间的商品交换,需要占用相当的社会劳动,包括商品物资和货币资金,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然后从商品价值的实现中得到一部分新增加的价值,这种活动的结果就有一个效益问题。例如,取得的新增价值和耗费的社会劳动相等,就说明这种活动的收益不大;如果新增价值大于所付出的劳动耗费,就说明有经济效益;新增价值越大,效益就越高。反之,新增价值小于所付出的劳动耗费,就说明此项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因此,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实质上是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的节约,这种劳动节约既表现为企业的,又表现为社会的。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的。一方面以价值形态表现出来,包括通过外贸的活动,使国家增加了利税收入,增加了社会财富,节约了社会劳动;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包括通过进出口实物形态的转换,改善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 无论是从价值增加的角度还是从实物形态的转换来讲最终都是节约了社会劳动,增加了社会财富。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从不同的经济层次看,外贸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

益。外贸微观经济效益,就是通过外贸的活动使外贸部门和企业取得的盈利, 即对外贸部门和企业经营效果的评价,这一般表现为外贸的直接经济效益。外贸的宏观经济效益,则是通过外贸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全面经济效益,即对外贸对整个国民经济所起作用的全面评价,这一般表现为外贸的间接经济效益。在考查外贸宏观经济效益时,要将价值和使用价值结合起来考虑,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从不同的方面看,外贸经济效益包括出口经济效益和进口经济效益。出口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是,尽可能以较少的人民币成本,换取尽可能多的外汇;通过发展出口贸易,促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出口贸易的活动, 给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带来利润和税收。前者属于微观经济效益的内容,后两者则属于宏观经济效益的范围。进口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较少的外汇,换回尽可能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物资;进口的物资,比国内生产花费较少的社会劳动;进口必要的生产资料,促进国民经济在较高水平上取得综合平衡,提高发展速度;进口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填补国民经济的空白,加强薄弱环节,促进某些部门及整个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使国民收入较快地增长;进口必要的日用生活消费品, 改善人民的生活。除前者属于微观经济效益的内容外,其它均属于宏观经济

效益的内容。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什么、进口什么、数量多少、方向如何,是由多种因素即由对外贸易要达到的全面效果决定的。对外贸易的全面效果,是指通过对外商品交换所要达到的各方面的总的效果,其中包括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有些效益可以用数字表示,有些效益无法用数字表示。如通过对外贸易的活动,促进国家经济独立的发展和自力更生能力的增强,从而巩固国家的政治独立;通过对外贸易的活动,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友好关系,从而有助于争取一个比较有利的、稳定的国防环境,以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些显然属于对外贸易效果的内容,但又无法用数字表示。至于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也难以用一个综合指标去衡量对外贸易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全面效果。

由此可见,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研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能使对外贸易的职能充分发挥,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 通过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可以制定出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为社会增加财富。

  3. 通过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能有效地开展对外商品交换,提高外贸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

  4. 通过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为我国外贸体制的深入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