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宫”瞿昙寺
青海有句谚语:“去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意思是看一看瞿昙寺的建筑,就可以想象出北京紫禁城的样式。这自然有些夸张,但瞿昙寺的殿堂建筑的确有点像故宫,据说当初就是仿照故宫修建的,所以又有“小故宫”之称。尤其可喜的是,青海的古老建筑群在历代劫火中屡遭焚毁,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极少,而瞿昙寺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瞿昙寺在乐都县城南 17 公里的瞿昙乡。乡以寺名,足见寺院之影响。寺的周围群山围绕,近处林木葱茏,郁郁苍苍,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远处乐都南山终年积雪,寒光逼日,“皎洁凌空似玉山”,“影射长天迷素鹤,光浮浅水失群鹇”便是真实的写照。在雪岭翠山的映照下,瞿昙寺更加幽静壮丽,古香古色。从山门而入,迎面就是高大的金刚殿,穿过金刚殿,即是瞿昙寺殿和宝光殿;左右两边殿堂众多。依次而进,后边是最宏伟的隆国殿。
从高处看,主要的大殿与山门对齐,建在一条线上。
隆国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之一,建于 1427 年(明宣德二年)。大殿面积
为 912 平方米,高筑坡台之上,飞檐翘角,画粱雕栋,高大雄伟,富丽堂皇。
殿内还有一座高达 3 米的泉神堂,堂中有一眼泉水,人称瞿昙池,据说是神泉,饮之聪明倍加。大殿两边廊房相连,浑然一体,人们称之为“七十二间走水厅”。在两廊墙壁上佛画如长卷,粗粗看一遍也得半个小时。
隆国殿在当地群众中影响极大,所以青海“花儿”中以隆国殿起兴的甚多。如:
瞿昙寺修下的隆国殿, 青山绿水的好看;
会了个妹妹见了个面,
心里边唱一个“少年”。(“少年”即花儿)还有唱瞿昙池的如:
瞿昙寺有一个金柱儿钟, 当殿里,
有一口打水的井哩; 把你的花儿十分地痛, 把我们
刚痛上一分时肯哩。 “花儿”第一句中“金柱儿钟”指的是瞿昙寺的另一件文物“宣德青铜
钟”,它悬挂在寺后钟楼上。钟重一吨,敲起来响彻数十里,也是瞿昙寺的象征物之一。
瞿昙寺所藏的明代珍贵文物很多,如五通明朝皇帝所赐御碑,明清时的十多方匾额,明清时御赐的金印、象牙印以及象牙佛珠、檀香木佛珠、石雕米拉日巴像等。就是瞿昙寺本身,也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修建的。那是明代初年,有一位西藏高僧,人称三罗喇嘛,从西藏来到青海湖海
心山上静修,后来又到乐都南山弘法,名气越来越大。1389 年,朱元璋召他进京,尊为上师。不久,由朝廷出资修建瞿昙寺殿等建筑,并由朱元璋御赐寺名。从此,瞿昙寺在乐都南山拔地而出,而且扩建得宏丽无比,成为明代河湟地区最大的寺院。三罗喇嘛还被封为西宁僧纲司都纲,主管河湟佛教。清代,这里的班觉丹增喇嘛还被康熙皇帝封为“灌顶净觉弘法大国师”。
瞿昙寺对当地的政治、文化等都有过非同一般的影响。三罗喇嘛跟西藏佛教噶举派鼻祖玛尔巴同一家族,所以人们称他的家族是“玛尔仓”,意思是玛尔家族,后来变读后成为梅氏家族。梅氏家族一直是当地的势力派。又因为三罗喇嘛的家族来自卓拢,所以当地人又叫“卓仓”,后来变读后成为乐都南山的代名词:“角仓”,至今在民间还保留着这种叫法。
瞿昙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海东部的主要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