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的龙鼓舞

从腊月中旬开始,隆务河两岸的村落就开始跳神秘的宗教舞蹈“龙鼓舞” 了。如果说,虎舞是土族的土舞的话,那么,龙鼓舞可是纯粹的藏族舞蹈了。

其实,“龙鼓舞”是汉语名称,是因舞者道具鼓面上有龙的图案而命名的。藏语本名叫“拉泽”,意思是神舞。从名称就可看出这种民间舞蹈的性质了。

在隆务河畔的同仁县,有三十多个藏族村庄都有跳龙鼓舞的习俗,其中以隆务镇西南麦秀山下扎毛乡的最为有名。

演员一律男性。在正式演出前半个月,他们就要集中排练,同吃同住, 不许与女人交往,有妻室者也不准同房。若有违反,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村民们看来,这是敬神的大事,以不净之身混到祭祀队伍中,会惹得神佛生气的。民间还对这种舞蹈的来历有着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一个盐的世界里,有一座铁围山。山上长着一株如意菩提树,根扎在阿罗修的城中,树梢却长到了玉皇大帝的三十三重天上。每当结果时,天上的神兵与阿罗修就要为争夺果实而争斗。一次,天兵被打败,玉皇大帝只好向金钢手菩萨求援。菩萨举荐了世上的十三位战神来助战,终于将阿罗修彻底打败了。玉皇大帝高兴地为战神们摆宴庆功。席间,王母娘娘聘请了十二位地母神给战神表演神舞。后来有一位战神转世人间,就把这种神舞带到了人间。所以,龙鼓舞的表演者一般都是十三人,或者只多不少。龙鼓舞共分十二段,也有的说共十九套。依次为拜神祈祷、白马过海、

蒙古舞、镶嵌舞、黑马绊脚舞、龙舞、珠宝悬背舞、黑旋风舞、鸟舞、雄鹰舞、右旋海螺舞、祭祀舞等。其特点是队列整齐而富有变化,舞步明快而娴熟。舞者头戴“柔那”(亚步饰帽),身披“多给”(披肩),右手执单面的桃形鼓,左手拿精致的鼓槌。随着有节奏的舞步,边敲鼓边舞蹈,显得原始而质朴,庄重而又神秘。

正月初四,扎毛乡正式开始演出龙鼓舞了。旭日东升时,这里便升起了袅袅飘逸的香烟,响起了悠扬的赞歌声。正式开始时,一位身披彩带的巫师跳到场上,宣布道:“我们是从北方香拨拉来的十三位护法神!”所谓“香拨拉”就是藏族传说中的理想世界。随之,龙鼓舞的舞者上场按程序表演。每跳完一段舞,便有一排姑娘在旁边放声歌唱,舞者便可乘机下场稍作休整。舞者再次上场时,姑娘们也就停止歌声当观众。一天到晚,歌舞交替,载歌载舞,热烈红火。

这天,舞者将所有舞蹈表演完后,从次日起便到别的村子舞蹈。到了正月初九这天,是最热闹隆重的一天。舞者(“战神”)回到自己的村子,要与“地母神”举行“结婚”仪式。这天,村民们挑出十三位年轻姑娘,象征着保护藏区的王母娘娘和十二位地母神。她们身着盛装,戴虎皮帽,向十三位“战神”敬献礼品,献礼时还唱着颂歌。“战神”们也要彬彬有礼地回赠礼品。

男女两方各自挑出两位“战神”和“地母神”,在村中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下举行结婚典礼。长者先说上一番吉祥如意的婚礼祝辞,村民们便抬一只

羊过来。长者随即给“新郎”系红腰带。一旦系完,大家便去争抓那只羊, 这时,你争我扯,气氛热烈,直到把羊撕成两半。然后,村民们就开始对唱反映婚后生活的民歌,风趣诙谐,为什么会有这个程式呢?扎毛又被叫做“尊毛塘”,意思是“妃子滩”。从这个地名看也许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民俗传说吧?龙鼓舞从头到尾的民俗意义是值得研究的。

近年来,龙鼓舞还从民间走上舞台,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民族文艺会演, 受到了文艺界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