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湖与星宿海
沿着阿尼玛卿山麓的黄河逆溯而上,在黄河与宁玉公路交叉的地方叫黄河沿,旁边有一座城镇,这就是黄河源头第一城——果洛州的玛多县城。“玛多”就是黄河源的意思。从这里东北而去,经过海南州而到西宁;向西南行, 越过巴颜喀拉山,直达玉树州州府结古镇;而沿黄河西北行,便可溯到黄河的源头。
沿着奔腾的黄河,上溯 30 多公里,就见到了鄂陵湖,呈长葫芦形。再往西溯,又是一个宝葫芦形湖,这是扎陵湖。人们把两湖称之为姊妹湖。扎陵湖呈白色,鄂陵湖呈青蓝色,风光秀丽,黄河从两湖中间流过,把两湖接在一起,好象一根项链上的两颗珍珠。
姊妹湖的确近如姐妹。唐代称之为“柏海”,唐军征伐吐谷浑就曾到达这里,所以史有“次星宿川,达柏海,望积石”的记载。“星宿川”即在姊妹湖西边的星宿海,“积石”即大积石山,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尼玛卿山。更重要的是,文成公主西嫁时,松赞干布曾亲自率领千余人从拉萨赶到这里
(柏海)迎接。在姊妹湖边,松赞干布以子婿的礼仪拜见送亲的江夏王李道宗,因为李道宗是唐太宗的堂兄弟。在这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举行了婚礼,在汉藏友谊史上留下了动人的一章。为了表示对公主和唐朝送亲者的欢迎,松赞干布下令举办了规模巨大的赛马活动。当地藏族同胞说,玉树地区的赛马习俗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一年一度,迄今不衰。这些美丽的历史传说, 为姊妹湖披上了一层瑰奇的色彩。
姊妹湖近得有些像双胞胎一样,有时连科学家们都会把鄂陵当扎陵,把扎陵当鄂陵。那是 1952 年,地理工作者考察黄河源头时就把二者颠倒了,所
以地图上出现了东扎陵湖、西鄂陵湖的标法。直到 1978 年重新考察,发现当地群众把二湖分得清清楚楚,东边是鄂陵,西边是扎陵。经国务院批准,纠正了 1952 年误标。
姊妹湖有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就是黄河从湖中穿过,但河水不犯湖水。只见湖中一条稍呈灰黄的带子飘滚而出,但灰黄带两边却仍是碧波粼粼, 清沏如镜。所以藏族群众说:“黄河与湖水不掺合。”这与汉族成语“泾渭分明”恰是异曲同工。
从扎陵湖向西溯 20 多公里,便是历史上所称的星宿海。这里已是玉树州
的地界了。从高下望,只见东西长 30 多公里、南北宽 10 余公里的盆地上, 千百个小湖泊在阳光下明光闪烁,如同碧空群星,难怪叫“星宿海”呢。黄河就从大大小小的海子中穿流而东,看不出哪里是主河道。古人所谓“河上通于天,源出星宿”看来并非无稽之谈。
星宿海这美丽的名称可能译自蒙古语。蒙古语把星宿海就叫做“火敦脑儿”,“火敦”意为星星;“脑儿”也写作“诺尔”,意思是湖。元代招讨使都实奉旨勘察河源,就把黄河源头定在“火敦脑儿”,声称居高下视,灿如群星,故名火敦脑儿(即星宿海)。这次考察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当地藏族则把星宿海比作孔雀展开的尾屏,而把穿过星宿海的黄河叫做“玛曲”,意思就是孔雀河。他们用这样的歌谣描绘:“孔雀河上有孔雀, 羽毛插在净瓶中。”可以想见,他们本来会有一段为什么叫孔雀河的美丽传说吧。
久无槎影通银汉,遥见天光下火敦。青海风涛还积石,玉门军马半中原。” 元明清以来,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描绘星宿海的篇章为塞上奇观增添了几许光彩。“星宿大观千古在,西番风情更无伦。”如果今日游客有幸观赏姊妹湖和星宿海的景观,领略河源民族的奇异风情,将会激起更多的诗情,写出更美好的华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