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肃穆的祭海
“祭海”是历史上祭祀青海湖的一项宗教政治活动。
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曾赐封西海之神为“广润公”,后来北宋的宋仁宗又加封为“通圣广润公”,实行遥祭,即从首都在郊区向西而遥祭, 免了劳民伤财和鞍马劳顿。
清雍正二年,四川提督岳钟琪在青海作战,有次追击敌军一天一夜,人马干渴,但找不到水。岳钟琪便祷告西海神,请求赐水,然后令军士在沙漠中往下挖,不意真的挖出了清水。岳认为这是“青海神显灵”,于是上奏朝廷,要求封神例祭。雍正帝恩准,在 1726 年(清雍正四年)三月,正式封青海水神为“灵显宣威青海神”,在湖边立碑,并筑碑亭,派官员祭祀。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正式规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海并会盟,主持者为钦差大臣,青海蒙古诸王公一律参加。后来又有环海藏族千百户也参加。祭祀地点在湖东。
祭海的仪式是,钦差大臣主祭,蒙古王公陪祭,供奉三牲、香烛、帛等, 上香,诵读祭文,行三跪九叩礼。主祭完毕,蒙古王公们争着割献祭的牛羊肉,把这一仪式叫“抢宴”。然后,他们一起东去湟源东科尔寺会盟,宣读皇帝诏令,处理部落间纠纷,安排来年有关事宜。在那里,钦差大臣代表皇帝摆宴招待蒙古王公,所以叫“赐宴”。
民国时期还沿用清朝旧例,由国民政府官员主持,会集蒙藏王公祭海。主祭官员先后有宋子文、朱绍良、马步芳等。
藏族民间也有零散祭海的习俗。藏民们在湖边煨桑叩头,祝颂赞词,祷求龙王和诸神保佑环海风调雨顺,牛羊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