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喇嘛社火

所谓“喇嘛社火”是一种宗教舞蹈,当地人又叫做“哑社火”,因为舞蹈者没有歌唱或对白表演。塔尔寺的僧人则叫做“跳欠”,跳是汉语,欠是藏语“尕欠”,意思为古朴的神的舞蹈。

塔尔寺的“喇嘛社火”有固定的表演场地和时间,是一年中几次大法会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法会有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四次,这种宗教舞蹈只在这四月个的初七、八、十四、十五等日期表演。

演出场地一般就在九间殿前面的社火院。清代康熙年间,七世达赖驻锡塔尔寺,要求寺法台筹建“欠巴扎仓”(即跳神院),并由布达拉宫的跳神师教练舞蹈乐曲。七世达赖还赠送了 39 副舞蹈面具以及舞衣、法器。1719 年春节,七世达赖、青海蒙古亲王等在这里举办规模盛大的正月祈愿法会, 并观看了首次演出的跳欠。后来沿续下来,并以九间殿前的大院为固定的跳神院。

比如在正月十四上午,这里就要表演喇嘛社火。僧人们头戴面具,身穿古装,手执法器,按原始的程式演出“法王舞”,附近僧俗群众纷纷前来观看,成了一种宗教节日。

法王舞先后五场,都戴面具。如第一场戴骷髅面具,第二场戴勇士面具, 第三场戴鹿头、牛首面具。舞蹈动作按鼓点进行,古朴粗旷,雄壮有力。有的则反映护法王降伏恶魔、护持佛教的“战绩”。比如第五场中出现的法王头戴巨型牛头面具,穿长袍,右手握降魔柞,左手端代表妖魔心肝的人头盖骨碗,在场中表演斩除妖魔的仪式动作。

这类法王舞,在佛教中本来是没有的,而是吸收自原始的本教舞蹈。在古老的青藏高原上,本教徒就跳戴着牛、马、鹿头面具的拟兽舞和驱逐病灾的兽形巫舞。佛教传入西藏后,在吸收各类神灵的同时吸收了这种根植于本土的原始舞蹈,并把它归为护法神所专用。与此同时,还对这类舞蹈都予以象征意义,比如法王等表现出的愤怒狰狞神态,表示要用武力消除佛教徒修行时的种种邪思孽缘,要降伏危及佛教的一切外道邪魔,以保证佛教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