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仰华寺的旧址上

从日月山下的倒淌河向西南 40 公里处,便是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恰卜恰镇,也是共和县政府所在地。

现在的恰卜恰已是颇具规模的草原新城,有不少皮毛加工厂等,文教事业也颇发达,镇上就有大中专四所。楼房高耸,街道宽敞。然而据记载,解放前夕这里还仅仅是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和一个小商栈的小村子。

然而,赫赫有名的仰华寺,由明代蒙古首领俺答汗修建,曾是三世达赖喇嘛讲经,“达赖”名号产生,黄教传入蒙古的宝刹,就在恰卜恰镇。

16 世纪后期,漠南土默特蒙古首领俺答汗的势力进入青海,成为环海地区最强悍的游牧民族。不久,黄教首领索南嘉措派了一位青海籍喇嘛阿兴去内蒙传教,俺答汗被他劝服。俺答汗打算仿照忽必烈、八思巴建立经教的故事,干一番很有影响的大事。1575 年(明万历三年),俺答汗在青海湖边的恰卜恰镇建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大寺,并请求明神宗赐额“仰华寺”,同时派大规模的使团往西藏迎接索南嘉措。

1578 年,索南嘉措被几千人簇拥着,来到了仰华寺,与久已等候在这里的俺答汗会晤。随之举行了大法会。在法会上,参加者多达十万以上,其中有一千多蒙古贵族弟子受戒,108 名土默特人削发为僧。俺答汗高兴地自比忽必烈,将索南嘉措比为八思巴,互赠尊号。俺答汗给索南嘉措的尊号是: “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瓦齐尔达喇”是梵文,意思是“执金刚”;“达赖”是蒙文,“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圣识一切”又是汉译的梵语词。这个叫局外人感到佶屈聱牙的蒙藏梵汉语合壁的尊号,就是西藏大活佛达赖喇嘛名号沿用的开始。清朝顺治皇帝更是赐以夹杂着满语的尊号,从而奠定了达赖在蒙藏佛教界最高领袖的地位。索南嘉措当时是西藏哲蚌寺的大法台,因此又追认前两任法台为一、二世达赖,自己为第三世达赖喇嘛。

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赠俺答汗为“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尊为法王和汗王。俺答汗借此大大抬高了自己的地位。

在法会上,三世达赖和俺答汗根据黄教教义和蒙古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信奉黄教的令,比如,废除用处死的妇女、奴隶和活牲畜陪葬的殉葬制度,禁止在年祭等活动中杀人和屠宰牲畜,废止一切血祭,禁止萨满教,捣毁萨满神像(作为黄教的护法神者除外),修建佛教寺庙,尊崇黄教。

仰华寺大法会是在蒙藏关系史乃至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宗教活动。从此,黄教迅速传入并普及蒙古地区。接着,三世达赖应邀去蒙古,途中经过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指示修建一座寺院,这就是今天的塔尔寺。后来,三世达赖又应邀去北京,途中圆寂于内蒙古。

仰华寺是当时青海等地蒙古、藏族的宗教乃至政治、经济活动中心。蒙古王公们在这里聚会密谋,商定策略。明代 1590 年,由于西宁、河州等地屡遭蒙古骑兵侵扰,边地父老们呼吁出兵,朝廷派兵部尚书郑洛平定青海。第二年,明朝军队打到青海湖地区,将仰华寺一火烧毁。

俺答汗建仰华寺,郑洛焚仰华寺,千秋功罪,任人评说。当年梵塔佛影, 早已杳无踪迹,一座草原新城在旧时灰土上矗立,成为这一带藏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旅游者既可笑谈种种掌故,又可观赏新城风貌和

藏族新牧民英武潇洒的姿态,了解藏族人民奇异多姿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