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帐篷城
如果以为玉树草原的藏族清一色地住黑帐房,那可就错了。这里,根据用途的不同、等级的差别,帐篷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的。每当举行赛马等大型活动时,草原上便扎起千余顶形式不一的白色帐篷。远望去,如同一片翻滚的白云。来自四面八方的骑手、游客、僧人进进出出,在悠扬的歌声中怡然自得。那情景,宛如一座独具风情的帐篷城。
这些帐篷大的一顶便可容纳四五百人,小的只能住几个人。不仅大小悬殊,而且样式遇异。
最大的是“格毛齐”,意思是大帐,也就是古书上所谓的大“拂庐”。这原是王公贵族聚众议事的帐篷,相当于临时性的宫殿。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经常写到格萨尔王在这种帐篷甲商议国事,庆功祝捷。后来又成为僧人诵经布道的活动寺院。几百僧人在里面齐声诵佛,梵乐袅袅,香烟飘飘,浑然自成佛家天地。因而大帐的装饰非常讲究。
“喇格”是一种专供少量僧人居住、诵经的帐篷。藏族人民信佛,但又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所以,一旦有婚丧红白事,便搭起“喇格”,请僧人来念经祛邪,祈祷吉祥。这种帐篷也十分讲究装饰色彩、图案都与佛教的要求一致,给人以吉祥之感。
“班格”是供达官贵人居住的官帐,色彩鲜丽,造型华贵,用料也比较考究。过去每当草原盛会时,有权有势者便把这种帐篷扎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一边花天酒地,一边观赏原野风情。其用意主要在于向牧民们显示权势,所以可称为贵族帐篷。
还有一种叫“笨庚吉布”的帐篷,是供僧俗群众外出进行宗教活动时用的小帐篷,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僧俗人等如果去远乡朝拜神山、神佛,便带着这种小帐篷,走到哪儿就地一搭,就是一间小房屋,在里边就可以过一个安全舒适的野外之夜。
此外,还有专门用以做饭烧茶的“它格”,简朴如斧形的“达格”,类似蒙古小包的“素格”等。
现代社会,千户王爷没有了,什么人用什么帐篷的旧习俗也早已被打破了。所以,只要有条件,一般群众就可以搭起“格毛齐”、“班格”,在里边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当然为了方便,也可以往小帐篷,来去方便,自由自在。
在草原上,不论什么样式的帐篷,都可以争奇斗艳地扎在那里。客人不论走到哪顶帐篷门前,都会受到好客的藏族同胞的欢迎。在帐篷城,远方的游人会在浓郁的风情中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