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辈出的佑宁寺
如果说五峰山是体现了汉文化的风景区,那么,佑宁寺则是土族宗教文化的结晶。这座坐落在深谷中的黄教寺院,以其规模巨大和哲人辈出而令人赞叹不已。
佑宁寺在互助县城东南 35 公里的五十乡内。由三世达赖授记、四世达
赖派高僧与当地土族以及蒙藏头人联合创建于 1604 年(明万历三十二年),以地名命名为郭隆寺,当地汉民称为二古鲁寺。到清代时,其规模已是“湟北诸寺之母”,包括大小经堂、僧房等 2p00 多个院落,僧侣多达 7,000 余
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至于所属小寺有五六十座之多。雍正初年被烧毁,1732 年雍正帝下诏重建,并赐寺名为佑宁寺。
佑宁寺在海内外都有相当影响,其原因是这里曾涌现出一大批声誉远播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认为佛教学术胜地。
佑宁寺有 20 多个活佛系统,其中尤以章嘉、土观、松布三个活佛系统最为有名。
二世章嘉活佛早年以精湛的佛学水平而驰名藏中,后随其师赴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调解蒙古内部的战争纠纷。后被康熙帝召入京,掌管京城寺院。曾代表朝廷入藏主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坐床大典,途中劝说青海蒙古人归服朝廷,在长城内外弘扬佛法,在多伦诺尔建善因寺,为民族和睦、民族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被康熙帝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呼图克图”,成为内蒙古地区的最高佛教领袖,与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并称为“黄教四圣”。三世章嘉自幼在佑宁寺供养,雍正初年迎请入京,与皇帝弘历(即乾隆)同窗学习。精通蒙藏满汉多种语言文字,佛学造诣极深,一生著述等身,曾将《大藏经》译为蒙文、满文,编修《同文韵统》,编校《四体合壁清文鉴》,著有《七世达赖喇嘛传》等,同时为维护蒙藏满汉民族友谊,边疆安定,沟通各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深受朝野爱戴,雍正帝将其原居雍王藩邸改为雍和宫,乾隆钦封他为驻京呼图克图之首。章嘉黄车自由出入东华门,北京市民见车出,便将手帕铺在路上,如果车轮从布帕上压过,便视为大吉。章嘉到西藏,藏中僧俗更是崇拜他。三世章嘉去世,乾隆化大量金银在五台山为他修建大塔,供奉龛座。七世章嘉在赞助共和,反对民族分裂,倡导僧俗抗日救国,推动佛教文化建设方面, 贡献良多,被国民政府累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宏济光明昭因阐化综持黄教护国净觉辅教大国师”,多次授以勋章。
二世土观曾奉康熙帝之命,护送七世达赖从青海入藏坐床,封为静修禅师、驻京呼图克图。三世土观来往于蒙藏与北京之间,一生著述煌煌十五函。其《土观宗教流派镜晶史》全面评述各地各派宗教源流,条分缕折,系统完整,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
三世松布更以益西宦觉的名字扬名于世。他对藏传佛教各个领域几乎都有精到的阐述研究。他的《如意宝树史》是一部通论性的佛教史,资料丰富, 论述精当。另一部《青海史》也是以资料全面、论述系统而获学术界极高评价。这两部书,从清代开始即被翻译成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这些高僧都是本地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土族人。
正由于名僧哲人众多,佑宁寺的地位一度直线上升,其规模、影响超过
了塔尔寺。寺内珍贵文物也极多。“文革”劫火将这座名寺焚为灰烬。
现在修复的虽然不及原寺十分之一,但由于佑宁寺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寺以人出名,地以寺著名,至今国内外游人仍然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