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西北的酿皮儿
“酿皮儿”这种使初到西宁的客人莫名其妙的地方小吃,却使西宁人爱得那么深切,那么难以忘怀。
“酿”在西宁话中不读 niàng,而读 ràng;“酿皮”二字连读,显得格外来劲儿。西宁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卖酿皮儿的小摊,一张桌子三条凳,小橱柜里边男女摊主手持菜刀,啪啪几刀,就将厚厚的酿皮切成细条,然后抓到碗里,放上盐、醋、味精、芥未、辣子,再抓上白玉般的面筋,油糊糊的, 红辣辣的,端到顾客面前。顾客们被辣得又是咂嘴又是抹汗,可偏偏舍不得放下,直到吃完了,说着“辣呀,辣呀”地走了。可第二天又来了。
西宁人有个笑话,说是有个姑娘想冒充一下大城市的小姐,却又想吃酿皮儿,于是走到小摊前问:“这是什么东西呀?”摊主热情他说:“这是酿皮儿,好吃,是西宁的特产。请吃一碗吧?”姑娘说:“好吧,那就尝一尝吧。”摊主抓好酿皮,放好调料后,少放了一点面筋端了过来,姑娘一看急了,叫道:“面筋多放给点!”一下子便露馅了。这个笑话固然有讽刺意味, 但也反映了西宁人爱吃酿皮儿的程度之深。
酿皮儿一般用面粉加工而成,也有用土豆等作物的淀粉制作的。制作程序虽不算复杂,但却费时间。蒸和馏是制作酿皮儿的两种主要方法。蒸出来的酿皮儿颜色褐深,肥厚沉重,给人以厚实可充饥的感觉。馏出来的酿皮儿颜色金亮,薄柔轻润,给人以精巧玲瑰的感觉。一般摊贩都二者兼营。在有些家宴中,酿皮儿有时还作为一道菜上席宴客呢。至于夏季到郊外野游,一般都要带一盆酿皮儿。因为酿皮儿冷热均宜,既可当菜,又可当饭,携带方便,吃来可口。
由于制作酿皮儿比较费时,所以平常都是由摊贩专营。在西宁,专门制作零卖酿皮儿的不止五六十家。在 30 年代,西宁最有名的是杜尕玉的酿皮
儿,大家叫作“尕玉儿酿皮”。之后又有“刘酿皮”、“马酿皮”等,也很受欢迎。
目前西宁最有名的“马酿皮”,是一位姓马的回族师傅制作的。其摊点在市中心稍东的莫家街,在众多的酿皮摊中,规模最大。早上九点多,“马酿皮”的摊上已是几十人在排队,只等拉来酿皮。一直到下午三四点,来买、来吃酿皮的连续不断。
西宁人吃酿皮儿,辣子、醋放得特别多,这使外地人看着有些胆怯。其实别有情趣,因为作为酿皮儿佐料的辣醋是专门制作的,不似其它地方的辣醋一味地干辣苦酸,而是酸辣中有香甜味。所以,连西宁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辣醋多的酿皮儿。
如果说尕面片是青海东部地方风味的代表,那么酿皮儿可以说是西宁风味小吃的代表,值得每一个游人去光顾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