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虎图腾舞
热贡是艺术之乡。这里不仅有着佛教美术作品,而且有着许多原始的祭祀歌舞,有的还是“独此一家”,具有很高的民俗考察价值。年都乎村的“虎舞”便是突出的一例。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年都乎村要举行祭山神驱妖祈祥的仪式。仪式上七个成年男子装扮成虎,画匠用锅底墨灰在他们赤露的身体上画上虎的班纹,在脸上画成虎头形状,并将其头发向上竖扎起来,犹如锅刷子一般。他们双手各拿一根树枝,枝的上端贴着用白纸汉字书写成的经文。一切装扮妥当,七虎便开始蹦蹦跳跳地向村内行去。
在村口,一名巫师头顶五佛冠,手敲羊皮鼓,与锣鼓手们敲锣打鼓,诵经祈祷。七虎到村口,两名年长的“虎”也留在村口,与巫师等应鼓而舞, 其余五名年轻的“虎”径直入村。
五虎见人家,便从墙上翻越而进,见肉就“叼”,见馍就拿。其实肉、馍都是村民事先准备好的,被叼走越多表示越吉祥。如果谁家有卧床不起的病人,“虎”便从病人身上跨越几次,表示驱赶了病魔。这些“老虎”也够辛苦的,家家户户都要进去,并象征性地拿些
串完了人家,五虎手拿肉、馍等物,在巷道中列队而走,高兴了再跳上几步虎步。这情景令人想起青海东部出土的五人舞蹈彩盆的五人连臂舞。
快到村口时,围观群众鸣枪放炮,众虎假作惊恐,往村外小河边奔逃。到河边后,立即将身上的画妆颜色清洗干净,污垢随河水而去,象征着魔气等也被带走了。然后,巫师们也赶到河边,再次诵经焚纸,驱邪祈祥。
整个活动前后约三个小时。不论表演者还是围观者,个个神情肃穆,气氛隆重严肃。
这种奇特的虎舞为什么会在青海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子中保存着呢?它是怎么来的呢?自被舞蹈研究者发现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发现者乔永福先生认为,年都乎村是一个土族居住的地方,他们和藏民对虎另有叫法, 但对这种虎舞扮演者叫 wūtú,这叫法与古代楚人叫虎为“於菟”是一样的。因此,这是从楚地随移民到青海的“放菟舞”。
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这种虎舞不是外来的,而是青海高原上古羌人虎图腾崇拜的残留。因为羌人以虎为图腾,所以与羌人有血缘关系的彝族至今也有虎图腾舞,其他如珞巴、土家、普米族也有对虎的崇拜和禁忌。楚人源自西北,与羌人也有血缘关系,这是史学界公认的。汉以前楚人称虎为“放菟” 是不错。但是,一则这并不是楚地仅有的方言,类似的称呼还有不少,如“於释”、“顾菟”、“李父”等,这些叫法其实就是一音之转,都是源自西北; 二则汉以后尤其是明代时湖北一带是否还有“於菟”这一叫法,史无旁证, 尤其是“於菟舞”更无记载。而羌人有虎图腾舞蹈则可从羌氏系民族中得到证明。因此,这种虎舞本来是羌人祭祀图腾或驱邪祈福的舞蹈,历几千年而残留在民间,至今未变。
学术见解,各有道理,但综观两种意见,似乎后者更有说服力。当然, 旅游者在参观考察之后,可能会有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