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可忽视

河南省沈丘师范学校 阮金详

在改革大潮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对学生学习方法应该怎么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要实现教育机制的转轨, 不仅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毛泽东同志生前认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不行。这个“桥”和“船”指的就是方法问题。这种观点也完全适用于教学领域。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并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用以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智力,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和完成这个任务,教师“教好”是一个方面,学生“会学”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不了解学习的规律,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劳而无获。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它本身具有科学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能力,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知识运用实践,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中小学阶段十多年,语文教学时间不算少,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过不了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几十年前,叶老在谈到中学生学习国文阅读水平不高的原因时指出:“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其法尤其是重要一个”。他还说:“如今的学校学科越来越多,学生用来学语文的时间越来越少,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学习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辩证的学习方法;一是形而上学的学习方法,辩证的学习方法是以学习知识、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注重能力培养为特征;形而上学的学习方法是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彼此孤立、忽视能力培养为特征。现在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头。表现是不会学习,不会思考,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有了问题,不会用脑思考,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谈不上知识的灵活运用,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文不知怎么读,只留下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词语解释,段意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之类,文言文阅读,只是把译文原原本本地抄在书本上,换个地方就不懂意思。只满足于老师的讲授和课文提供的现成结论,而不是善于思索,问个为什么?产生上述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教法老化、习惯于课堂讲解、不善于启发诱导有关。学习有方,但无定方,我们应在传授知识和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进行启发式教学。碰到问题,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运用哪些知识,采取什么方法,怎么思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教给了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

钥匙,学会了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的过硬本领,一生受用不尽。“点铁成金” 的故事,不是有力地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吗?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和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加学的关系,而是教和学的统一,包含着教师的“善教”和学生“会学”两个方面。如果只研究教师的教法,而不研究学生的学法,搞好教学,提高质量是不可能的。我们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目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叶老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今后不需要教”。他还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东西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老师的主导作用着重在启发、诱导、传授知识、督促、检查、答疑解难。这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使学生知道应该学、乐于学、善于学,积极主动地去学。

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应当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所以更应全面发展,善于学习,有独创精神, 勤于思索,勇于开拓进取。更新学习方法势在必行,但并不否认对传统学习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荀子的“闻见知行”,孟子的“深造之认道,欲其自得也”,韩愈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于百家之编”,“纪事者非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朱熹的“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等,都是教好学生最好的经验总结,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整饰思想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事项。”在我们研究学习方法的时候,认真吸取前辈们的这方面的思想、理论及研究成果,无疑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学生读书,叶老主张认真地咬文嚼字,反对不求甚解。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一诗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为津”。(见《论集》)。这主要是说潜心领会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必须通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才能进一步领悟精神实质。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既要搞好教法改革,又要搞好学习方法研究。进行学法研究,不但是历史的重任,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让我们振奋精神,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大潮,开拓进取,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