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山东东明县城关镇二中 侯中伏

常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语文教师唉声叹气:“看到一摞摞的作文心里直发怵!”“唉!我最头疼批改作文!”“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难哪!”⋯⋯,在三尺讲坛默默耕耘了 30 多个春秋的我,又何尝没有这种切身的感受呢?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 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劳而无功,至少也是劳而少功。”基于此,近几年来,我一改过去埋在批改“作文堆”里的做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批改作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上学期,经过几次作文练习,我基本上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码,做到了心中有数。从下学期开始,我便从全班遴选出 10 多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文学社,作为“火车头”,进行培训,主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参与批改作文,怎样批改作文。接着,拿出一篇学生的习作,边改边解说,让他们初步知道错别字、病句等各画什么符号和如何下批语等。然后就让他们亲自“下水”——每人批改五六本。他们批改后,我再收起来重阅,并做好批改笔记。作文发下后,再征询其他学生对他们批改的意见。评讲时既评学生“作” 的情况,也评“火车头”批改的情况。如此上上下下、反反复复,一学期下来,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批改方法。

光阴荏苒,转瞬到了初二,我便开始“以点带面”——将全班 6 个学习

小组分成 18 个批改小组,每小组约 4 人,其中有一名文学社成员。一般是上周写作文,下周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批改。批改时,由文学社成员执笔,他读,其余的听,边听边议,该画什么符号,就画什么符号,最后由小组归纳意见,写出批语。批语要求:内容好坏写在前,语言、结构如何写在后;优点写在前,缺点写在后;字体必须工整。

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并非撒手不管,而是不停地巡视点拨,碰到普遍性问题,就让大家停下来,进行宏观指导;遇到个别小组的问题,比如几个人对一个病句看法有分歧,争论不休,则进行微观指导。

万事开头难。这点小小的改革也非一帆风顺。批改中,有的学生爱面子, 怕别人笑话自己的作文,因而迟迟不愿把作文拿出来;有的女生性格内向, 不愿与男生编在一个批改小组头顶头地批改;也有的学生虚荣心较强,对别人给自己作文写的批语不满意,故而脸红者有之,噘嘴者有之,落泪者亦有之⋯⋯。针对上述种种思想问题,我采取了耐心开导、课上讲课下谈的“对策”。渐渐地,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个态度端正、热诚投入、畅所欲言而又生动活泼的批改局面出现了。

斗转星移,转眼到了初三。初三到,“普遍开花”的季节也就来临了。上学期,采用同桌互改的办法;下学期,则完全自改。互改和自改后,我照收起来,重阅、做笔记、评讲⋯⋯

至此,批改作文经历了“火车头”——“以点带面”——“普遍开花” 三部曲。

这样做到底行不行呢?开始,不仅学生有思想疙瘩,许多学生家长也纷纷摇头,就连同事们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然而,事实是最公正的法官。六

年来,从初一到初三,“三部曲”循环了两轮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同年级中鹤立鸡群,在升学考试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地、县历次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将;不仅如此,还有不少“爬格族”的习作见诸报刊且获奖:如初一学生蔡素芹的短篇小说《往事》在《小作家》上变成了铅字,初三许海荣的散文《温暖的家》在北京《东方少年》上刊登,并荣膺全国少年组二等奖,初三裴瑞娟的散文《徐老师,谢谢您》在 1996 年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殊荣,且被选入大型文学刊物《青春的恋歌》⋯⋯

实践出真知。数年来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首先,它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 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了解学生等。其次,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要小组批改和互改,自己的作文要让别人评论, 所以从心态上讲,大家写作都比较严肃认真。再次,同学之间能互相启迪,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宋朝诗人卢梅坡有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即是说,“梅” “雪”各有千秋。学生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一起批改,各抒己见, 互相切磋,岂无裨益?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是说:“过去,作文发下来, 往抽屉里一撂,就让它睡起了大觉,写了几年作文,连啥叫中心不明确都不知道,通过小组批改和互改,不长时间就明白了许多。”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谈:“自己作文中的毛病,有时自己不易看出,一读一听一议,心里便豁然开朗了。”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批改较差的作文,对自己也有帮助。因为要改,要下批语,你不动脑子不行,动脑子就有提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打破了批改作文的神秘感,普遍掌握了批改文章的方法,养成了自改的习惯。“文从改中来”,有的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使我尝到了写作的甘苦,提高了写作能力——改,使我终生受益。”

这种路子对不对呢?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改’和‘作’的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改的能力。”他又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实践也再三告诉我们:教师固然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然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