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操作性—再现知新

再现性思维,就其思维形式说,可有“机械再现”和“能动再现”的区别。“机械再现”,不可能对学习“新知”产生有效的影响和推动——好像在原地画圆圈,起点和终点是重叠的;只有“能动再现”才能对学习“新知” 产生积极效应——螺旋式上升。

“能动再现”的操作过程是:再现——比较——知新。 “再现”,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新”。再现是“化合物”,“比

较”就是“催化剂”;再现是种子,比较就是阳光,水份和土壤。再现的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有水份的供给、有阳光的照射,才能生根、开花、结果。

在再现性思维训练的课堂实施中,“比较”的方法因材而异,方式多样。如:新旧比较、正谬比较、优劣比较、前后比较、难易比较、间接直接比较⋯⋯ 本文第一部分“再现导读”的教例,可以说是“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 比较;第二部分“再现导练”的教例,则是“读”与“与”的比较、“学” 和“用”的比较。在此“导练”作文的教例中,我们这位老师的课,虽尚未达到“无言之教”的地步,这个班级的学生也未能实现“默而识之”的境界, 但这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再现性思维训练”—“某只是做个引路的人” 显然是成功的。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再现”游记一类文章的写法后,又着重提醒学生“比较”,“学是为了用,读是为了写”,“学了不会用是‘白学’”、“读了不会写是‘白读’”。教师这样一提醒、一比较,就抓住了“再现” 的实用性、操作性,教师交给学生的就不只是一把“好剑”,而是一套可以“自求得之”的“剑法”了!

通过再现——比较——知新,在导读上,力求完成从“读会”到“会读” 的过程;在导练上,力求完成从“练会”到“会练”的过程;在导学上,力求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再现导学的方法是古老的,平实的, 但它却是“可供永传发扬的诸多精华”中的“精华”!“再现”在新时代里、新形势下,显然可以有全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