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的对象

从经济地理学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是地理学体系中逐步成熟的一个独立分支,并且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有着科学史上的血缘关系,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要制约甚至规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经济地理学既然已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与地理学相比,它的特点不过是“同中之异”罢了。

为了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探讨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前者由后者衍生而来,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关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说法很多,但主题不外乎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比较公认的看法。地理环境是指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四个圈层的地球表面或地球外壳1。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的地球外壳空间的上限与下限都在扩展。它的下限,地下采矿可以深达数千米;它的上限,人已登月,而大气层高度可达几千公里,还有磁层②,都在影响着人类。人类活动有多种形式, 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文化活动等。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的疏密,民族的产生、融合与消亡等现象也是人类活动的反映。这些人类活动都和地理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关系,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它是研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而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为经济地理学,它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关于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国内存在着“两分法” 和“三分法”两种看法。“两分法”认为,从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或从学科内涵的逻辑关系上,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而经济地理学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都只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三分法” 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到现在,除自然地理学外,原来的人文地理学可分为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并同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学的三大分支。这些不同的认识并不影响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应在实践中进一步讨论和明确。

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总结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地理学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即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简称为“人地关系”。它是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系统内的一门重要科学。地理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研究在空间上不同地域的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物质交换。而地理学各分支科学的发展,都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经济地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①有人把地理环境分解为自然的和人文的,这里指的是自然的,也就是一般所指狭义的地理环境。

② 磁层是地球磁场控制的更大范围,高度可达 7 万公里。大气层和磁层是保护地面万物的巨大屏障。

在地理科学中,经济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存在着特殊密切的关系。作为研究经济的特殊运动形态——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的经济地理学,从其发展过程看,在研究经济规律的同时,必须研究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运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一个侧面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研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自然地理学,从其发展过程看,在研究自然规律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要求, 必须研究物质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和运用产业分布的规律,从另一个侧面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在今日的地球外壳上,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地面,或不受环境影响的经济活动,都是很少的,因而研究认识地面自然的和经济的地理现象都不能孤立地进行。由此可见,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关系,非一般学科之间的关系,而是有着特别密切的“血缘关系”;不是一般学科间的成果、理论和方法的借鉴,而是骨与肉的关系。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时,他们总是共同地把汗水洒在同一地域上。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规律性质确实不同,但又同是解决“人地关系”这个特殊矛盾的不同侧面, 这是他们组成一个地理科学体系的基础,不承认这种关系的存在,也就谈不上地理科学体系的存在。经济地理学若不依靠对具体地理环境的认识,若不能为了产业合理布局而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或者说不与自然地理学紧密结合,则很难发挥科学的特殊作用,也不能成为具有特殊性的学科。

当前,“人地关系”概念并不能为所有经济地理学者所完全接受。持不同意见的人,有的认为“人地关系”是早已过时的概念;也有的认为“人地关系”这个概念太泛,许多科学涉及这个问题,不应该把它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人认为“人地关系”概念很不具体①,等等。总之,“人地关系”的讨论是一个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值得深入探讨总结的重要课题。

经济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系统中研究什么特殊矛盾呢?概括说来就是人类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结合关系,这种关系的集中表现是特定地域上产业的布局。经济地理学不是研究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条件的关系。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类如何利用资源, 这是一般技术科学的事;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空间分布。但是,由于认识不同,对于经济地理学科学对象的表述,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苏联经济地理家Я·г·费根提出的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的地理配置的科学,是研究在各国各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后来为苏联地理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所肯定的观点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分布,各国各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特点”。长期以来,这一观点虽曾为我国多数经济地理工作者所接受,但围绕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些概念还存在不少争论。例如,有生产“配置”、“分布”的名词之争; 有“生产配置”与“生产力配置”之争;也有“生产地域综合体”等许多提法;至于有关对象的规律性和基本矛盾的提法更是名目繁多。

关于“配置”、“布局”和“分布”的提法问题,曾经有过一些对立的解释。起初,在 50 年代,人们认为“配置”一词是反映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下形成的客观物质运动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的

① 《中国地理学会 1978 年经济地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第 118 页,商务印书馆,1980 年。

空间存在形式最好的表述。而“分布”一词,则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无政府状态而自发形成的物质运动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的空间存在形式最好的表述。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以来,在国家文件中提出“布局”这个概念,这以后逐渐用“布局”代替了“配置”,这是带有我国特点的提法,但实质上含义没有变化。后来,人们又发现“配置”、“布局”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主观进行的生产活动,而“分布”是反映客观规律的,作为科学的对象用语,是研究客观规律性的,有逐渐改用“分布”来代替“配置”和“布局”的趋势。现在看来,前后两种看法都有正确的方面,也有片面的地方。前者,区分两种生产方式下的不同过程的性质,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配置”,就减弱了客观规律性, 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分布”,就没有主观性的因素。后者,强调了科学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这也是对的,但也不能认为只有用“分布”才是突出客观规律性,而用“配置”与“布局”就是没有突出客观规律性。实际上,只要在运用时加上“规律”字样的“配置规律”、“布局规律”或“分布规律”, 便都是阐明生产的空间形态的运动规律,都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因此是可以通用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下可以区别运用而已。

其次,还有“生产配置”与“生产力配置”的争论。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很好解决。这涉及到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客观物质对象的认识和理解,也涉及到对“生产”和“生产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涉及到对经济地理学在科学体系中地位的认识和理解。50 年代初期,这个争论的焦点是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包括不包括生产关系,或者是把生产关系放到怎样的地位上。“生产配置”论者认为,生产配置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对立统一,脱离生产关系就不可能研究生产力配置规律,生产关系的作用是生产配置规律的内涵。更有的认为生产力配置的空间联系,也是生产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生产力配置”论者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物质实体是生产力的特殊运动形态,只有生产力才可以配置,生产关系是不可以配置的,不能包含在研究对象中,应当是透过生产关系来研究生产力配置;作为研究对象应当用“生产力配置”。后来,在我国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明确了提出合理配置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在参加实践的基础上,“生产力配置”的提法逐渐为更多的经济地理工作者所接受,并在很多地方使用这个概念。而“生产配置”论者也逐渐明确经济地理学并不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也不是研究配置生产关系的,而是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的观点来研究生产力配置。这样,两种认识实质上逐渐接近起来,在名词利用上也不太区别,甚至通用了。

到目前为止,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

①仍然认为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②认为是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③综合以上两种说法,认为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④认为是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我们倾向于第四种提法。这是因为经济地理学不仅研究生产部门的布局问题,也研究非生产部门的布局问题,例如商业、旅游业等,所以使用“生产布局”或“生产力布局”都不如用“产业布局”来概括更符合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的实际。之所以主张将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加以拓宽,将“产业结构”也包涵在内,是因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 不能截然分开。有什么样的结构,必然有什么样的布局特点。例如,上海的

主导产业不仅包括轿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包括钢铁及石油化工,因而在地区分布上必然是以中心城为基轴向浦东新区及南北两翼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