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动向

(一)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从 20 世纪开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产业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已经汇成了一股蓬勃前进的全球性潮流,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全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根据世界银行《1984 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1982 年同 1960 年

相比,世界上各类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见表 6-1)。

表 6 - 1 世界各类国家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国家类型

1960 年

1982 年

低收入国家

25

31

其中:中国

20

22

中等收入国家

其中:中下等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国家

46

47

41

42

49

48

市场经济工业国

54

61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

25

东欧非市场经济国家

其中:匈牙利

33

34

罗马尼亚

2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1984 年世界发展报告》。

由表 6-1 可见,从 60 年代初到 80 年代初的 20 余年间,无论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国家,或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而且,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收入越高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总人口的比重也就越大,第三产业越是发达。目前,经济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生产净值,一般都已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及生产净值的总和。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1984 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比利时、新西兰、英国、原联邦德国等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总人数的比

重,都超过了 50%以上,其中美国在 1950 年便达到 53.2%;英国和法国分别在 1961 年、1971 年达到和超过了 50%;美国在 1984 年这一比重达到了75%,日本 1980 年则达到了 59%。

  1. 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

表 6-2 部分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年份

比重(%)

国家

1950 年

1960 年

1970 年

1978 年

美 国

58

58

62.4

63

英 国

46.3

53

59.9

62

法 国

37

52

58

原联邦德国

40

41

42.8

49

日 本

35

42

54.2

55

原 苏 联

17

21

匈 牙 利

7

26

印 度

30

34

印度尼西亚

32

36

埃塞俄比亚

23

33

多 哥

29

54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1981.4.10 ;《金融研究参考资料》 1981 年第 4 期等。

从表 6-2 可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都是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的。另从第三产业产值年平均递增率看,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递增率;如日本 1960~1978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递增率是11.7%,第三产业产值的年平均递增率则达 12.3%;法国 1953~1977 年间分别是 7.6%和 8.7%;原联邦德国 1950~1978 年间分别是 7.5%和 7.9%

  1. 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出现变化

在第三产业内部,科学和教育、金融和保险、交通和电力等行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就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情况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其内部结构中发展较快的是科学、教育和金融、保险等行业;商业经一定发展后,比重一度相对稳定,到五六十年代则有较快发展,70 年代又有所减缓, 交通、动力等基础结构行业相对地有较快发展。在这一变化发展中,战后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保险业中银行的发展,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其次,是智力投资大幅度增长,促使可以提供长期有效的生产潜力、能在许多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的科学和教育事业获得迅速的发展;再次是旅游业方兴未艾,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1983 年世界 3 万多个旅行社总收入达 1 万亿美元,比 1950 年增

长了 50 倍;更次是饮食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和咨询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行业,也都有所发展,特别是信息业,乃是西方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已有成千上万家信息企业商品化,为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创造条件。作为一种知识智能专业化的服务行业,咨询服务业也渐趋发达,美国拥有最为发达的咨询服务业。日本 70 年代末设有 5 000 多家各种企业诊断机构,1982 年

这些机构为全世界提供了 3 万件各种诊断服务。

(二)国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国外第三产业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汇成突飞猛进的国际潮流,是有其一系列客观社会经济原因的:

  1.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量事实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第二产业的一定发展为基础的;反过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从更广阔的领域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将使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

随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将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例如,从工业等产业部门的直接生产过程中,会分离出专门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设备维修、辅助服务、过程控制、程序编制等许多独立的行业;从流通过程中,会分离出专门从事产品包装、保管、运送、推销、广告、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许多独立的行业;从消费过程中,也会分离出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行业。无论是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又都要求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及培养各种有相当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劳动者,于是又必将引起文化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分工和专业化;⋯⋯。在社会分工的发展中,将使人们靠自身的劳动产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范围不断缩小,而以自己的劳动同他人劳动相交换的范围则逐步扩大。社会分工的深化,必然促进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致使整个社会投入到直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相对减少,而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相对增多;同时,随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扩增, 除了对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物质资料的需求以外,还需要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劳务消费,也要求越来越多的家务劳动实现社会化。所有这些, 都必将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应运而生,而且亦必然会促使第三产业得到愈益快速的发展。

  1. 职工收入增加和劳动时间缩短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国外不少国家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服务项目都有迅速增加;如日本,个人家庭支出中, 服务项目所占比重由 1965 年的 33%增加到 1976 年的 42%;业余活动、医疗保健、文教、社交活动等项的支出,在全部家庭服务支出中占了 60%以上。

  1. 政府采取重点发展的政策大力提供财政支持,对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如韩国,一直把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当作是财政支出的重点,尤其是把重点放在支持第三产业中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通讯等方面社会基础设施上,使这些行业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其它服务行业;新加坡则从本国人少、地少、资源少的国情特点出发,与国际会议结合,筹建国际会议中心来加强旅游事业的发展,仅 1981 年一年,就有 245 个地区性及国际性会议在新加坡召开,赢得了大量外汇收入,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汹涌前进的新技术革命浪潮,致使新技术层出不穷,导致第三产业在量和质上出现飞跃;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亦促进了金融、设备租赁、保险、旅馆业及海运、民航运输等第三产业各个行业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每每遇到经济衰退,各个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工人大 量失业,第三产业便成为吸引相对过剩劳力的场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第三产业的发

展,等等,这也都是促进国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