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般而言,区域规划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及重大项目建议五个方面。当然,各地区可以有所侧重。

(一)资源开发利用

这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评价应注重综合分析,既要对开发利用的内容、时序安排、规模进行全面分析,又要对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作出评估。然而,由于各地区资源种类、丰度存在差异,因而对资源的分析论证也不能采取同一模式,而应有所侧重。

例如,我国京津唐地区仅矿产资源就有 54 种,大小矿点 450 处,没有必要一一作出评估,评价的重点是对经济建设影响较大的铁矿石、炼焦煤、石油、天燃气及海盐。又比如,在我国的沪宁杭地区,主要应侧重于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及旅游资源,尤其是对滩涂资源及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系统分析。

(二)产业布局

这是区域规划的核心部分,自然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一般是在分析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根据其在全国地域分工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略,提出产业总体布局的蓝图,在总体布局框架基础上, 再分部门进行布局规划。总体布局应着眼于重点开发轴线、重点开发区及主要经济中心的论述。

以江苏省为例,采取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以交通要道为基础,以沿长江地带为重点的方针,争取在下个世纪初形成一个产业带,三条经济轴线,五个经济中心。所谓一个产业带,即沿江产业带,大体包括沪宁铁路以北,通扬运河以南,西起南京,东接上海沿江地带。本区位于我国产业布局的主轴线,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好,城市化水平高,交通运输发达,是全省最有希望的“黄金走廊”。三条经济轴线,即东陇海轴线、通榆河轴线、苏北京杭大运河轴线。这三条经济轴线和沿江产业带的长江、沪宁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井”字型的地域结构,分布于全省的南北东西,构成全省产业布局基本框架。五个经济中心,是指徐州、南通、连云港、淮阴、盐城五市,这五个经济中心是相对于苏锡常、宁镇扬而言,是次一级的经济中心。预计到本世纪末,将具有中等以上的城市规模,成为相关地区的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将产生相当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乃至成为沿海和徐淮地区经济发展的据点。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就区域规划而言,主要是研究区域性的重大问题。所以在内容上就不仅要对生产、生活所产生的“三废”进行综合治理,还需采取措施防止重要水源地、城镇居民点、风景旅游区的污染,保护有科学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物古迹,减免水灾、风灾、泥石流、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恢复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平衡,逐步建立起人工控制的生态环境系统,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四)重大项目建议

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凡涉及带有区域性的而且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需要做为专题提出专项建议。关于这一类重大项目建议,不仅要论述它的必要性,还需要分析其可能性,包括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资金来源等。对于上海来说,主要涉及长江口的整治和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两大工程。其中最迫切的还是长江口的整治,它对开发浦东、振兴上海,进而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上海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主要是因为位于万里长江的出海口,而今开发浦东也是充分利用上海港及长江出海口的有利条件,所以浦东开发首先是开发外高桥新港区,先是顺岸式码头,后是挖入式港池,从而扩大上海港的吞吐能力。然而,由于长江口有拦门沙之阻,水深不足,5 万吨船泊不能进港,第三代集装箱货船也不能进港,这就严重制约了上海港优势的发挥,因而整治长江口拦门沙,改善航道条件,增加长江口水深,乃是当务之急。

一般来说,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有些地区将产业结构也包括在区域规划的研究领域,这是因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不能截然分开。从区域规划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因此无论是认识这一系统,还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具体规划, 都离不开系统理论。至于具体的评价方法、决策分析、对策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投入产出模型等区域规划所常用的方法,由于在本书中有专章论述,在此就不再赘述。不过,一个好的区域规划方案,一定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基础工作扎实,分析论证比较透彻,规划内容和重点突出, 运用系统论及科学预测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l]张万清等:《区域合作与经济网络》,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版。[2]杨万钟:“关于我国经济区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国土规划与经济区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0 月版。[3]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一版。[4] 杨万钟主编:《上海经济区区域经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11 月版。 [5]吕克白:“我对国土规划的几点看法”,《生产力布局与国土规划》第九辑,1989 年 6 月。[6]方磊:“提高国土规划的认识及当前工作要点”,《生产力布局与国土规划》第九辑,1989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