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技术经济论证

经济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论证,就是对各种产业布局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计算和综合分析,从中优选最佳方案。经济地理研究中之所以要运用技术经济论证法,是因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区位存在着多种布局方案,它们各有利弊,仅对它们进行定性的综合分析,难以区分优劣,缺乏数量的概念。因此,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使得所提出的布局方案更加具有说明力。经济地理研究中的技术经济论证,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区域开发规划的技术经济论证

区域开发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较大的行政区或城市经济区)的资源开发、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城镇居民点等的空间安排进行统一规划。它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难以用一、二个指标衡量其经济效果,一般要作综合分析评价。在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时必须树立全局的观念,坚持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切忌各自为政,因小失大。例如,安徽省在研究两淮发展方向时,曾试图把两淮建成华东的“鲁尔”,即在煤炭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煤炭化工、重型机器等,把两淮的煤炭大部分就地消费,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工业设备能力因能源不足而不能充分发挥效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从全国利益出发,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是不可取的。

(二)具体区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

各种布局方案,包括工矿企业的厂址选择,仓库、港区、车站等的布点, 交通线路的选线等,因受各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现有经济基础以及市场、劳力等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经济效益、工程造价、投资额、投资回收年限等经济效益指标也必然有别,因而,有必要对各种布局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计算比较,从中择优。例如,我国“一五”期间新建的武汉钢铁厂厂址选择就是在三个方案中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后才确定的,工程可比造价以青山方案造价最低;另外结合投资、市场及其它基础设施条件,最后确定在青山建设钢铁基地(表 9-2)。

表 9-2 武汉钢铁厂三种布局方案可比造价对比表

布局方案

比较项目

下陆

青山

胡家湾

1.建筑指标 K

挖方(万立方米) K1

填方(万立方米) K2

800

700

870

640

960

1070

2.运输指标 T (百万吨公里)

2993

2976

2940

3.供排水 W

(万元)

供水

建设费 w1

经营费 w2

3380

270

680

50

3000

240

排水

建设费 W1

经营费 W2

1580

80

420

15

1100

60

4.开挖通航远河与修建铁路支线 Z(万元)

1400

900

2000

可比造价合计 C (万元)

7800

2600

6600

注:本表资料根据胡兆量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内部铅印)整理。

(三)自然资源开采、利用方式的技术经济论证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大多数具有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但各种资源往往同时能满足多种经济活动的需要,如土地资源既可适于工业用地,也可发展农业生产,既可种植粮食作物,又可种植经济作物; 有些矿产资源有着两种以上开采方式,如煤炭有坑井开采和露天开采。各种不同的开采、利用方式,其经济效果必然不同,如煤炭露天开采较之坑井开采能节约井下投资,且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但露天开采要有一定的剥采比,且对地面物体破坏严重。因此,如何使得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资源的各种开采、利用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四)运输方式选择的技术经济论证

现代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等几种类型。由于各种运输方式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对某种运送客体(货物或人)究竟采取哪一种运输方式更经济合理,须进行经济效果计算分析。如两淮煤炭运到南京,可采取铁路运输,或水陆联运,其吨煤运输成本分别为 2.43 元/ 吨和 3.50 元/ 吨;原因是水陆联运增加了中间装卸费用。当然,运输成本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运输方式的优劣,还必须注意各种运输方式在时间上的节约,以及实际运输能力的利用程度,运输中的损耗和安全度等问题。

(五)规模问题的技术经济论证

厂矿企业和城市发展的规模,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集中程度。集中与分散是一对矛盾,其适度如何,一直是经济地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布局相对集中,便于企业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基建费用,也利于技术上的协作;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降低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集中可产生效益。据国外统计,年产 70 万吨的水泥厂与 35 万吨厂相比,劳动生产率提高 48%, 而成本降低 16%。但是,过分集中又会走向反面,企业规模过大,当增加的产品数量超过其现有固定资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时,再增加生产势必要新增加

固定费用,使得单位产品的总费用反而增加。布局过分集中,城市出现膨脉、拥挤,一方面需要增加城市公用设施,提高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经济效果; 另一方面,常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而,企业与城市发展均有一定的合理规模。企业的合理规模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规模的同类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或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指标来确定;但要寻找城市的合理规模却并非易事;国外有人研究表明,城市的“最佳人口规模”为 20~100 万。

(六)技术经济论证的工作程序

在上述内容中,几乎都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但并不是任何两个方案都可直接进行比较,它们必须要满足以下可比性条件:

满足需要的可比,对于不同的布局方案,必须满足社会对此方案所产生的社会使用价值在需要上的可比,包括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上的需要。例如,农业生产布局中,确定某块土地是种植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时, 就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品种不同,满足社会需要的方面不同,只有将产品的实物形态折算成价值形态时,方可比较。对工矿企业的布局,还要求布局方案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一个年产 100 万吨

钢铁厂的平坦地区布局方案,与一个因受用地条件的限制,年产 50 万吨钢铁

厂的山区方案就不能进行比较,而要将两个 50 万吨的布局方案联合起来,方

可与 100 万吨方案进行比较。

消耗费用的可比。任何布局的实现都要消耗一定量的社会劳动或费用, 包括资金的占用量和消耗量,总计为投资额。计算投资额时,既要包括布局项目的直接投资,又要包括间接投资和相关投资,使得投资计算尽可能全面、合理。例如,在比较水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和高坝方案时,就要分析计算筑坝引起的淹没损失和搬迁费用,而不能仅计算工程的直接费用。

价格指标的可比。布局方案的消耗费用或是经济效益一般都以货币形式表示,按理应等于其实际价值,但实际上是按照价格指标计算的。由于现行价格有些背离价值,使得消耗费用或产值的统计数字并不完全吻合,影响比较的精度和准确性。例如,我国现行运输价格并不合理,铁路低、公路、水运相对较高,造成铁路运输紧张,甚至出现不合理的短途运输。因此,在进行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论证时,必须要考虑价值因素,尽量排除价格上的人为干扰,办法之一就是采用国际价格,通过汇率折合成国内价格,然后进行计算比较。

时间的可比。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计算不同布局方案费用消耗或经济效益时,要求计算期相同;其二,考虑到各种费用的投入以及经济效益发挥的时间先后、长短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常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具体计算; 其三,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动对价值量的影响不同,用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可消除这一影响。

满足上述可比条件的各种布局方案便可进行经济效果的计算比较,其工作程序大致如下(图 9-5):

首先,通过经济地理的综合分析,并充分考虑有关单位对该项布局的要求,提出各种初始布局方案;从感性上剔除那些经济上明显不合理,或是在其它方面有明显缺陷的布局方案。

第二步,分析比较方案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分析影响布局方案经济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布局区位的自然基础(如地基承压力、用地用水条件等), 原燃料的来源、数量与质量,原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费,工程建筑指标以及其

它社会经济条件,要尽可能地全面、细致。

第三步,确定衡量布局方案经济效果的标准。一般常用的有:经济效果最大,即:

经济效果(E)=经济效益(X)/劳动消耗(L)

另外,还有“成本最低”、“投资最小”、“投资回收期最短”、“产值”、“产量最高”等标准。选择何种衡量标准,要看具体比较方案的特点和要求,如表 9-2 中采用“造价(属投资一部分)最低”作为比较标准。

第四步,根据衡量标准的要求,选择比较项目及其指标体系。布局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通常采用经济指标,如产值、产量、投资、成本(包括单位产品投资或成本)、劳动生产率等。表 9-2 采用投资造价指标。经济指标有实物和价值(货币)两种形式,如表 9-2 中,K、T 为实物指标,W、Z 则为价值指标。在进行这两种指标的加减运算时,必须要折算成一种形式,通常为价值形式。

第五步,根据衡量标准确定计算方法和数学公式。不同的衡量标准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如附加投资的偿还年限计算公式为:

τ = T1 − T2

C2 − C1

(年)

式中,T1、T2 分别为甲、乙两方案的投资费用,T1>T2;C1、C2 分别为甲乙两方案的年成本费用,C1<C2;? 则为甲方案附加投资费用的偿还年限,其经济意义是指甲方案所附加的投资费用需要在? 年内依靠年成本费用的节约才能全部偿还,若根据上式求得的? 值小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偿还年限

? 的数值时,则投资大的甲方案就是经济合理的,相反,则不合理。

在表 9-2 中采用的计算公式,即为各项造价指标的相加,其数学表达式为:

2 4

Cj = ∑ai K ij + βT + ∑Wij + Z j ( j = 1, 2, 3)

i= 1 i=1

式中,C,K,T,W,Z 如表中所示;a1, a2 分别为挖方和填方的单位费用(万元/万立方米);? 为每公里单位运量的成本(万元/百万吨公里)。

第六步,将各指标的数值代入计量模型中计算出衡量标准值,对比各布局方案的经济效果,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最后,对一些不能定量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即质量分析,如分析该项布局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方案。

必须指出,技术经济论证从经济效果的角度对产业布局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虽然经济效益是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目的,但并非唯一目的,经济上最优的布局并不一定最佳,还必须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全面评价布局方案的合理性,取得三者的统一,选择最佳布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