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子弹的评价

在延安时代还形成另一种理论,中共中央怎么也想不到后来这竟同苏联领导形成争论和对立的局面——对核武器的评价就是这样。据说在美国向广岛投原子弹时,延安的《解放日报》曾发表社论谴责了美国对日本人民的残暴行为,但后来中共中央又进一步就原子弹和广岛的受害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在 1947 年 2 月以陆定一的名义发表《声明》,《声明》的原稿经过七次修改,文体很像毛泽东的。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这份《声明》,但其主要内容可以通过《声明》发表后访问延安的马克·盖因报道记述的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谈话中了解到。在考察了广岛的受害状况后去中国的马克·盖因,到延安的第二天,会见了刘少奇,根据他的请求,刘少奇谈了广岛问题。

翌日,虽然没有见到毛泽东,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陆定一等 25 人,还有两三个妇女来了。他们提出了有关日本的生活状况,战争引起的受害情况,工会的活动,日共的力量等问题之后,有人问起广岛的事。他讲了广岛的实情之后,“大家沉默了许久”,于是刘少奇这样讲道:“原子弹吓不倒我们。战争期间,日军曾出动 500 架飞机,有时出动 1000 架飞机轰炸中国的城市。在这样的轰炸之后,所有的东西都给炸毁了,留下几千具尸体。可是日本并没有打赢战争。中国的这些城市与广岛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中国落了许多炸弹,而日本只落一枚。可以说这是个重要的不同吧。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炸弹是否打垮了人民的精神,我们的经验证明,任何东西也不能打破中国人民的精神”(着重点力引用者所加)。

其他的干部都赞同这种看法。陆定一举出斯大林格勒的例子,他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以为广岛的原子弹可以把世界吓住,然而被它吓倒的只是一些胆小鬼。”两天后,他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在窑洞里从夜晚一直谈到天明。话题是中国革命与苏联革命,中国的命运,美国资本主义的未来,西方自由主义者的胆怯等等,涉及到全世界的问题。也提到了原子弹,毛泽东是这样讲的:

“听说你同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谈了。据说你在广岛看了之后印象很深。不过那确实是美国在广岛的企图。就是说,那是吓唬人的办法。我们不害怕,用原子弹征服中国太原始了。美国人可以向中国的一万个村庄投一万枚原子弹,但是中国还有足够的村庄,人民要继续战斗,直到取得胜利。”⑩

毛这次谈话中说“用原子弹征服中国太原始了”,因此原子弹这种现代文明的新式武器反而成了无用之物。这种思想与甘地的纺车有共同之处,这是亚洲反对欧洲近代文明侵略时的抵抗思想的一种类型。它虽然是解放区这个生活圈内的思想,但不久全中国解放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影响到亚非等殖民地,抛开讲“原始的”时候的时间、场所上的固有条件,已被定型化了的这种抵抗思想的轮廓,进一步变宽,进一步扩大而成为一种主张。据说在与马克·盖因谈话 16 年后,毛泽东在 1957 年的莫斯科会议上,作了如下发言:

“未来的战争会造成多少人的牺牲呢?我看顶多不过是全世界 27 亿人口的三分之

一,即 9 亿人罢了⋯⋯。就这个问题,我曾同尼赫鲁有过争论。在这一点上,他比我悲观。我对他说,即使人类有一半被杀掉了,还剩下一半嘛!最后的结果是帝国主义被一

扫而光,全世界都变成社会主义了吧。再经过半个世纪或一个世纪,人口又会增加的, 会增加半数以上吧。”(11)

这里表现出来的核战争观,后面还要涉及。总之,我想应该指出,毛泽东(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本来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基础形成的。而且毛泽东的无限反复和循环这种革命观中的永恒的时间存在于这种思想基础之中。

注释

①刘占江:《保卫瓦窑堡》,载于《星火燎原》第 4 集。

②莫文骅:《红军大学生活日记》,载于《星火燎原》第 4 集。]

③尼姆·威尔斯:《红尘》(陆井三郎译,日本新评论社,1953 年版)。

④日本《中苏憎况》杂志,1960 年 5 月 23 日。

⑤肖华:《红旗漫卷西风》.载于《星火燎原》第 4 集。

⑥《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⑦戴克林:《回到党的怀抱》,载于《星火燎原》第 4 集。

⑧邓子恢:《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与两条路线的斗争》,载于《星火燎原》第 6 集。

⑨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⑩日本《东京新闻》1963 年 9 月 6 日。

(11)苏斯洛夫在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上的报告,1964 年 2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