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建农村根据地1.并冈山
从第 3 首《西江月井冈山》到第 12 首《清平乐会昌》共十首,是创建并扩大以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作品。《沁园春长沙》和《菩萨蛮黄鹤楼》分别是每一个时期的唯一作品,但是这十首是一个时期内的,因此可以说,作品数量相当丰富。能够按照自己的信念和方法在农村开展活动那种愉快心情,不是也反映在这些作品的数量中了吗?本来,十首中的后两首是他活动受到党中央限制时的作品,因此对词的题材也有微妙的影响。这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特别是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时期,作为在后来根据地延安制定各项政策原型的时期是重要的,尤其在这里毛泽东牢固地奠定了红军的基础和原型,其重要性是决定性的。红军与中国革命具有同等意义,红军的命运成为中国革命的命运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也可以说, 在井冈山,中国革命重新开始了。不过,如果考虑扮演主角的毛泽东的话, 显然那是过去的延续。他那以井冈山为据点在各地开展游击战的形象,与长沙时代以朋友蔡和森的家为中心进行徒步旅行的形象看不出有什么
不同。大体上可以认为,他不是那类否定过去或现在企图逃脱的人,他的成长方式是以不动的一点为中心,逐渐扩大同心圆的圈,同时多次反复。不仅圈的直径逐渐扩大,线变得更粗,而且坚定不移。作为湖南省内共产党员的工作,与在湖南省学联中活动时没有什么变化。学联的活动,不外乎是新民学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时活动的延伸。新民学会源于数名尊敬杨昌济先生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不管拿出哪个时期,好像全都不是急于清算和脱离前一时期。这样,所谓不动的一点是杨昌济呢,还是应该把他说的从 1919 年
12 月至翌年 4 月在北京生活期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确立了自我的那个地方看作中心呢?不过,即便是后者,也与那以前的学生时代努力锻炼身心的他有联系。
总之,进入这个时期以后,毛泽东已经直接地担起革命命运的重担,与反革命展开了武装斗争。在与外界的框框发生抵触而散出激烈的火花之前, 圈子逐渐变大并成长起来了。这个圈子变得像金属一样坚硬,但是敌人也很顽固。与初期在长沙探索自立道路和形成人格时不同,超越“立志”问题的客观世界严酷地包围着他。而且,在内部,又发生了“我”与包含“我”的更大的“我”——革命阵营、共产党的摩擦。这种“我”与作为个人的“我” 一样,是一种也应该叫作“我”的存在,但那是必须经过复杂的党内斗争才能统一的“我”(我方)。井冈山(也含瑞金)时期的毛泽东处在这种内外两面矛盾的新阶段。在创建根据地的一开始,他顺利地处理了这些问题。但后来不是外部敌人,而主要是由于内部的“我”(我方,不是个人的“我”), 不得不放弃辛辛苦苦开辟的根据地。问题的重新解决,留待后来的“长征” 时期了。
关于井冈山,遗憾的是似乎至今还没有出版标出那里地形全貌的地图。那是横跨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从万洋山(望洋山)分开的一群山,但在当时市场出售的地图上,最详细的只有万洋山的名字。所以井冈山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按照文章的解释,毛泽东当时的文章(《井冈山的斗争》)中的一节简明扼要,然而对于只听地点还无法具体地想出地形的
我们来说,只好佩服毛泽东在写实用文章时也能运用强有力的美的艺术才华。根据毛泽东的这段叙述,井冈山地区包括山麓在内南北 90 华里(1 华里约 0.5 公里),东西 80 华里,周围 550 华里。所以大致是日本伊豆半岛那样
大小。只是伊豆半岛上的主峰天城山高 1470 米,万洋山高 1850 米,井冈山
周围的八面山、朱砂冲、桐木岭等高度从 1500 米到 1700 米。因此,地形相当险峻。在外围,又有永新的万原山、莲花的武功山、九龙山、茶陵的十八田、酃县的大庵等包围着井冈山。用中国的常用谚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比喻这里是恰如其分的。毛泽东选择这座山作为根据地,也许是注意到了对外可以成为坚固的城堡这一点吧,但井冈山的地形本身,确实适合坚守山寨。由于古代地震、地表的陷落和河流的侵蚀而形成的小盆地和峡谷,被高山和悬崖所包围,到处都有,其状似井。于是地名取大井、小井等用井的地方有五处,茅坪等也属于这一类。也有像走廊一样细长的峡谷。两侧是绝壁,溪流长达两公里以上,山麓入口处的道路被灌木和丛生的杂草遮挡着。而且入口狭窄,进入里面后有宽大的袋状峡谷。茅坪等地就是这样的地形。①当年的士兵回忆说,分散在这种地形上的村子,利用仅有的几条羊肠小路与外界联系,山麓到山中村子要走一天时间。②另外,别的士兵曾记述过井冈山的印象。
“高山数十里全是密林,遮蔽天日,必经之道才有小径穿插于树林壑壁间。山势险要异常,便于作战防守。山内虽然缺少人烟,缺棉缺盐,贫瘠荒凉,但四周二十多县却尽是产棉丰饶人烟稠密的平原。况且山内又盛产南瓜,瓜重常在百斤左右,如果部队被围粮绝,填肚皮的南瓜尽可不必恐慌。1928 年红军几次被围,大家就是天天吃瓜,顿顿吃瓜,以瓜度日。”③
当时山中住有不足两千人,就是现在也只有两千二百余人。④从这个数字大概可以看出山区的状况了。毛泽东在这里建有医院,被服工厂,兵工厂, 各团的家属宿舍等。中心在茨坪,平地约三百亩。这里设立有湘赣边区特别委员会等党的各种机关和工农苏维埃政府。从这里到上面提到的大井、小井等地约五公里,到所谓的五大哨口的五大关门,北面的黄洋界,南面的朱砂冲、桐木岭和西面的双马石和八面山,分别约有十五公里(现在,从南昌经桐木岭到茨坪已通公共汽车)。⑤毛泽东从 1927 年至 1929 年曾住在大井。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