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
毛泽东在中苏论战和对立期间没有发表个人署名文章,诗集里的最后一首第 37 首《满江红》署名了,因此,作为对“现代”结构和矛盾表明意见的
作品值得注目。通过第 35 首、第 36 首的“冬”的凛烈寒气象征的危机感, 也表示了对未来的展望。把《满江红》的最后部分看作是对前面引用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六个论点作了脚注,歌颂整个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事业的胜利,恐怕好一些吧。
论点虽然有前面涉及到的应该填补的空白,但不能否认从总体上指出的“现代”断面即殖民地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性。
也许无须举出古巴和越南的例子,不过下面的故事可供参考。
“我在越南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青年在苏联留学几年后回国,当他讲起‘肯尼迪的和平主义’之后,母亲用两米长的竹子‘狠狠地抽他的屁股’,还追着他乱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一直主张同美国和平共处,世界和平评议会为肯尼迪之死默哀。⋯⋯1950 年到 1954 年间,在全越南同法国殖民主义者作战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像叫作‘美国的战争’那样援助法国。1950 年到 1951 年援助 2183 万美元,1952 年援助 2469 万美元,1953 年援助 6s05 万美元;1954 年援助 3 亿 8500 万美元”⒄。
不仅越南,就在近邻韩国,也有学生和舆论界反对日本资本的帝国主义式的进入的动向。对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一种朴素共鸣的日本人,不是反而有不能正确地倾听朝鲜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声音的现象吗?法国共产党在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的初期,犯过没能抱有同感的错误,我们不也与这种错误有关系吗?因为战败而丧失了殖民地,所以战后日本没有像法国那样,发动镇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无谓地消耗巨额国力和丧失许多生命。日本虽曾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加害于朝鲜和中国等亚洲人民,但由于“民众的善意”这种东西夹杂在里面,对于日本来说,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各国是有亲切感值得回忆的国家。然而如果不重视一度钻历史空子的“民族关系”这种东西的话,那么我们在不远的将来,不也会非常痛苦地面对毛泽东所说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历史潮流”吗?苏联共产党对这一点认识不足,这正如今天事态所说明的那样。
从这一点来讲,中共的主张强烈地打动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心,他们切身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巨大支持,这是合乎道理的。而且,派到这些地区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的工作态度与苏联人的不同,似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前面引用的越南的报告中,越南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批判(正式的) 井没有点苏联和赫鲁晓夫的名字,这是事实。“因为把意识形态问题同国家和元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是不台道理的吧”(18),真正与敌人战斗,建设自己国家的人们的骄傲,一定成为这一自主性表现出来。
公开论战和暗中对立,二者必居其一。但在这中间,应由各国自己确定开展革命运动与和平运动的方式,保障各国人民及其政党的自主性。在下一个阶段,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实现统一恐怕将成为重要课题。中国处在这种多样化的潮流之中,自己却想成为一极,形成统一的运动。这作为一种责任感和义务(即便中苏没有对立)似乎使人觉得他们是想象过去的井冈山和延安那样,使北京成为各国和各民族的革命家学习和休养之地,进而应该成为
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实际上,事态正是这样发展的。不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旦中国的悠久文化传统和辽阔的国土,作为“一个世界”,他们在其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是可能的。而且,作为当政者,某种程度的封闭在政治上也许容易一些。
尽管如此,却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就那样原封不动好。中国是“一个世界”, 世界把中国除外是不可能的。“部分停止核试验协定”,从中国的核试验得出的教训就是这样。在这僵化和分裂的世界中,日本必须努力首先与中国开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