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革命家和诗人,在毛泽东身上是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不能分割的。毛泽东的诗词:思想内容丰厚精深,独树一帜,艺术表现既借鉴传统精华;又富于创造性。正是凭借这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毛泽东的诗词成为不朽之作,并为中国的诗史增添了夺目的光辉。因而,也就自然地赢得了我国人民的热爱和赞美。

在国外,毛泽东的诗词也广为各国朋友和学者的喜爱和赞赏,而且已经成为他们研究毛泽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学者武田泰淳和竹年实合著的《诗人毛泽东》(原名:《毛泽东其诗与人生》),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著。

武田泰淳(1912—1976 年)是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小说家,中国文学研究家。1931 年人东京帝国大学中国文学科。学习,翌年因参加进步活动反对政府而被逮捕,并被校方开除。1934 年同竹内好等人组织中国文学研究会,同年因接待中国学者再次被捕。战后 1947 年任北海道大学副教授。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56 年参加创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任常任理事。他曾多次访华,翻译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他被称为“战后派”代表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审判》、《风媒花》、《秋风秋雨愁杀人》、《毛泽东其诗与人生》(合著)等。

竹内实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当代中国评论家, 1923 年生于中国山东省,1949 年毕业于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科。历任东京都立大学副教授,京都大学教授,立命馆大学教授等职。他一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 同时撰写有关中国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评论。他多次访华。1960 年,作为日本文学代表团成员访华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主要翻译著作有:《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原著)、《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传》(王力原著)。撰述著作有:《毛泽东其诗与人生》(合著)、《毛泽东笔记》、《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

《诗人毛泽东》一书,是由竹内实执笔,武田泰淳审校的。在编译过程中,我们感到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以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力背景, 研究诗人毛泽东的传记。作者认为,不了解毛泽东写每厂首诗同的背景,那是读不懂他的诗作的。叙述历史和个人传记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毛泽东的诗词。于是,他们要求自己把这本书写得尽可能地详细一些,以便得到日本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爱。同时,使这本书真正成为一部读者不需要查找其他参考书就能看懂并感到亲切的诗人毛泽东传。

诗词鉴赏部分的构思也很巧妙。它包括赏析、注释和诗词大意几个部分。书中虽未注明,但却清晰可见。

第二,结合中国诗史对毛泽东的诗词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毛泽东的词在气势宏伟和感情豪放方面,继承了豪放派的体系,但是在本质上与婉约派有共同之处。可以说,毛泽东从两派最突出的长处中吸取了营养,把自己的作品精炼到更高层次的诗境。应该说,作者的这种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毛泽东的诗词,作者在诗词的注释上是下了功夫的。注释部分用十分通俗的语言,逐字逐句地进行了比较准确的解释。而且

常常引经据典,联络出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就是中国读者也会感到新鲜的。第三,引用了较为丰富翔实的史料。作者在叙述历史背景和毛泽东的革

命实践活动以及对诗词作注释时,利用了大量的资料。据统计,作为本书的写作参考书,大致有:(一)毛泽东诗词的注释和鉴赏文章,包括单行本、报刊上的文章、日本的介绍文章、乐谱一百七十余种;(二)词的解释有词谱、文学史、诗词集的日译本和注释本十五种;(三)毛泽东著作六种;(四)毛泽东的传记和回忆录二十九种;(五)革命史、现代史、中共党史三十六种。合计二百三十余种。书中引用中国古典诗词二百余处。值得一提的是, 所用资料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国内的出版物,因此,增加了史料的可靠性。这反映了作者在总体上的较为严谨的治学态度。

当然,和其他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的著作一样,本书作者也没有避免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若干史实的叙述上的错误。另外,本书第一版写于1965 年,再版是 1977 年。作者当时对中共党史中的某些事件的看法,不可能同我们今天的认识一致。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读者会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在此不——赘述。

本书是根据日本文艺春秋社 1977 年第二版第二次印刷本翻译的。除毛泽东诗词的日译和毛泽东年谱没有翻译,以及个别处有所删节外,基本上是全译的。原书中的文内注,均改成章后注。对于史实上的不准确处,只做了少量的译注,以脚注形式出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理论研究组负责组织本书的翻译、校订和编审工作,石仲泉、张宁负责本书的统稿和编审工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张惠才负责本书的翻译和校订工作。具体编辑工作由张宁负责。由于水平有限, 本书的翻译和编审工作难免有疏瞩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

1992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