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新中国的建设1.内战时期
1945 年 8 月 10 日一个没有月亮的夏夜,延安人吃过晚饭后在议论两天前苏联对日宣战布告,这时从新华社(国家通讯社)所在地清凉山上传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这一消息从这座山传到那座山,从这个窑洞传到那个窑洞,像风一样地传播开来。每座山上都燃起了篝火。兴奋的年轻人把装衣服的木箱、旧皮箱和破草鞋等都扔到火里去了。嘴里叫喊着:“胜利了!跟你们再见了!”⋯⋯①然而,充满艰辛的斗争尚未结束。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那一天向全体解放军发布解除日军和傀儡军
(投降日军,并与其合作向八路军进攻的国民党军队)武装的命令。对此, 蒋介石命令朱德“一步不准前进!”又命令傀儡军,“维持治安!”,即反抗人民解放军解除他们武装。进而又命令自己的嫡系部队发动进攻,所以在解放区各处都发生了国民党军队向人民解放军进攻的事件。8 月 23 日,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甚至向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达命令:“收复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去的土地。”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企图挑起内战。②然而,为了赢得把军队送上前线的时间,国民党方面于 8 月 14 日、20 日、23 日三次向延安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举行和平谈判。毛泽东认为:“人民需要和平,必须寻求一切机会实现和平。去重庆即便谈下成也可以用事实证明谁在真正为和平而努力。”这样,他搭乘前来迎接的飞机离开延安。在即将出发之际,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夫人赶到机场对吴玉章说:“我们请求不要去了”,从这里可以明白延安的人们对接受善于搞恐怖的蒋介石之邀有一种怎样的危险感。从吴玉章那里得知范夫人的话的毛泽东微笑着说:“感谢大家的好意,我注意就是了”。③ 8 月 28 日中午自延安起飞的飞机下午飞抵重庆。周恩来、王若飞(贵州省人,同蔡和森等一起赴法留学,死于 1946 年)同行。这是世界性的大新闻,不仅重庆市民,而且国民党统治区的人们也都由于盼望和平而兴高采烈。天下的人心已不在蒋介石那里,而在毛泽东这边了,毛泽东在重庆机场下飞机时,欢迎人群那令人感动的场面也表明了这一点,群众得知 9 月 2 日毛泽东出席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缔结而举行的鸡尾酒会,于是在人口处人山人海,筑成人墙在那里等候毛泽东,这表明他得人心和人们的期望。那一天,陈诚、陈立夫、吴铁成等国民党要员也出席了酒会,可是人们的注意力却都集中在毛泽东身上。他到后一上二楼,楼下的人几乎都跟上去了。人们蜂拥而至,同毛泽东握手,欢呼并同他干杯。周恩来走过来代替毛泽东干杯。毛泽东和周恩来走向各个房间,他们来到一个小房间,这里坐着冯玉祥、谭平山等中国革命的老人。毛泽东在这里坐下,同他们聊天。他们忆起昔日的友情,谈论 20 年来的变化, 都为中苏条约的缔结而高兴,相互亲切地交流着期待新中国诞生的心情。特别是冯玉祥,他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在谈话时眼圈红了,眼泪流了出来。在毛泽东要回去的时候,站在路上的人们发出“毛泽东万岁”“欢迎毛先生” 的呼喊声。毛泽东离开重庆时,在机场同担任警卫的国民党宪兵握手,说出感谢的话,许多士兵流下了眼泪。后来共产党的重庆办事处设宴招待了这个宪兵排,表示慰问。在这之前赠送礼物时,领导这个排的军官这样说:“我们跟随蒋主席八年,连一次面也没见到。可是毛先生同我的每一个部下握手。
将来的天下是毛先生的。”④蒋介石估计毛泽东下会去重庆,他企图以此为口实,把内战的责任加到共产党身上。出乎他的预料,毛泽东来了。于是, 他会谈消极,用掉 40 天的时间。由于共产党作出了大的让步,终于达成协议。
10 月 10 日签定了“双十协定”,11 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可是就在 13 日,蒋
介石就向国民党军队发布开始内战的秘密命令,从日本投降到 10 月中旬,国
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 31 个城镇,肆意烧杀抢掠,内战终于爆发了。
在国共内战时,以调停者身份出现的美国,实际上援助了国民党方面, 这个问题现在已无需多说。1945 年至 1947 年,美国政府供应的物资达七亿四千余万美元,同与日本作战时的八亿七千万美元一起,几乎都成了国民党打内战的费用。1945 年 9 月,美国海军陆战队 14 万人在天津、秦皇岛、青
岛等地登陆,从那时起到 1946 年 6 月,由美国海空军运往内战前线的国民党
军队约 54 万人。美国兵在中国各地对老百姓施加的暴行和伤害事件不胜枚举。
在国民党统治区重庆、昆明等地,纷纷爆发市民和学生反对内战,反对美国干涉的运动。但是都被国民党用武力镇压下去了,许多青年男女流了血, 然而,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的进攻,在三个地点都以失败而告终。美国派遣马歇尔特使出来“调停”,但是这正如后来美国国务院的《中国白皮书》(1949 年 8 月 5 日发表)承认的那样,美国的企图是,一方面避免直接卷人中国内战,另一万面想让国民党积蓄足够的力量打垮共产党。1946 年 1 月,《停战协定》成立,共产党和其他政党都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了,通过以民主的新中国为理想的政府的构成、军队的整编、宪法草案等。然而,国民党在 3 月公然声明予以拒绝,6 月再次开始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对此, 美国的援助成为重要的力量,马歇尔于 3 月至 5 月,把 7 个军团运往东北。
国民党的进攻在同年末至翌年初达到了高峰,延安也被占领,然而,毛泽东的战略重点放在放弃城市和土地,歼灭敌人兵力上,开始的一年,歼灭敌人 112 万,彼此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内战勇开时,国民党的总兵力
为 430 万,占领地人口为 3 亿以上,他们有百万日军的全部装备和美国大量
援助的装备。但是,相比之下,人民解放军总兵力有 131 万,没有飞机和坦
克,解放区人口为一亿三千六百万。到 1947 年 7 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时,
国民党军队减至 370 万(其中正规军 150 万),解放军增至近 200 万(其中
正规军 100 万)。士气的差别就不用说了。解放军于 1948 年下半年,在济南、辽沈、淮海、平津四大战役中取得大胜,从此战局胜负已定。
1949 年 1 月 1 日,蒋介石发表声明,提出讲和。但是毛泽东提出八项条件,并回答说:“只要不承认建立真正的民主和平,就不答应。”当时,国民党采取让蒋介石下野等各种拖延政策,但是 4 月 15 日还是决定签署“国内
和平协定”的最后方案,在共产党把签署的日期指定为 20 日时,蒋介石的代
理总统,南京的李宗仁予以拒绝。于是 4 月 21 日,毛泽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联名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命令:
“我们命令你们: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估恶不悛的战争罪犯。
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以下略)”
这一命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在东起黄海,西至戈壁的广大战线上开始反攻了。人民解放军的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三野战军
(陈毅、粟裕率领的)在完成淮海战役(1948 年 11 月,打垮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约 50 万)之后接受整顿和训练,于 4 月上旬到达长江北岸,紧张地
准备着渡江作战。在 20 日深夜,他们接到了渡江命令。于是在江阴至九江东
约 500 公里广大前线分三路同时渡江。当时,炮声隆隆,众多的船只涌向南岸,依仗长江天险的国民党陆军三、四十万,舰船一百七、八十艘,空军三个大队守备的防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崩溃了。⑤第 21 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歌颂这次战斗的,与大进军命令的高格调共呼吸,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的长夜终于即将迎来黎明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一幕。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敌人,在这一年的下半年,相继解放了除西藏之外的中国大陆(西藏是1951 年解放的)。
但是,这首《七律》,不是当时看到了战斗场面而作成的。从重庆回到延安的毛泽东,后来随着内战的进程,于 1947 年 3 月 19 日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即党中央书记处的多数人,依然留在解放区,书记处里的刘少奇、朱德等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经山西、绥远的解放区进入跨山西、察哈尔和河北的解放区,在接近河北省石家庄的平山县西柏坡开展了受党中央委托的工作。1948 年 5 月,毛泽东与党中央到达西柏坡,中央工作委员会撤销。同年,在这里召开了称之为“九月会议”的中央会议,翌年 3 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其后,党中央迁至北京(当时的
北平)。因而,第 21 首《七律》,是在北京之作,第 22 首《七律》,如后
所述,是 4 月之作,这两首相隔时间很短。也许是偶然吧,一首对敌严厉(武), 一首对伙伴温和(文),形成这种对照,也是在国共内战这种悲剧性的动乱中即将迎来新中国诞生这一新旧转折时期的象征。
第 22 首的《七律》,是与柳亚子的诗唱和的。
柳亚子,是清末幸存的继承文人传统的人。1886 年生于江苏省吴县,1908年(光绪 34 年)一个叫南社的文学团体成立后,他主持这个团体,并在革命运动中奔走呼号。南社以诗作把鼓吹反清革命作为目的,在辛亥革命前后加盟者仅上海就有 200 人,在全国达千余人。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团体文人气质太浓,所以辛亥革命失败后有人加入了袁世凯和其他反动势力一边, 这样南社便自行消亡。柳亚于不改初衷,他加入孙文的同盟会,并参加了北伐。他之所以能在国民党政府里三次当上中央监察委员,也因为很多人看到了他的这种人格吧。
在 1926 年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被任命力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代理),并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住在广州。柳亚子与毛泽东结识恐怕是在这个时候,如同诗中吟咏的那样,他们之间似平谈笑风生。除了在革命的志向上有共同语言外,他们俩人在文学上也很情投意合。由于蒋介石的政变,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其后柳亚子似乎也感到了危险,便亡命日本。1927 年写过以京都为中心赞美岚山和琵琶湖的十几首诗。他在石山寺看到刻有“京都有志者”字样的宝塔后,好像把“有志”解释成“有革命之志者”,于是诗句里有“有志为何人,吾倦矣”,这也很有意思。他同桥木关
雪有交往。后来去了东京,住在井头公园附近。那以后主要在上海生活。对于柳亚子来说,广州时代的毛泽东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在 1929 年作的歌颂两个(生存者和故人)革命家的五首七言绝句系列诗的第一首中,赞美了孙文和毛泽东,甚至有“并列于世的支那两列宁”的说法。
他编辑出版了与他年纪相仿的清末文人苏曼殊(生在日本横滨的日中混血文学家,1884—1918 年)的全集,并考证其传记,与之产生极大共鸣。另外,反对清朝的初衷使他制定了《南明史》这部描写明末抵抗运动的著述计划,他热心收集了资料,鲁迅著名的《自嘲》诗是答柳亚子的。可能是在同毛泽东再会的前后吧,重庆画家以他为模特描绘了屈原的肖像画,郭沫若写过“今日屈原”的文章赞扬他,这些小故事大概代表了对柳亚子的一般评价。
在他的诗中附有比较郑重的序,所以容易掌握他的情况。1949 年 2 月 28 日,柳亚子自香港出发北上,那是因为他接到了毛泽东的电报。路线是乘船到烟台,然后经胶济铁路乘火车前往,途中同剧作家曹禺夫妇在一起。在解放了的北京,郭沫若、孪德全(故冯玉祥夫人,原卫生部长,现任红十字会会长)、许广平(故鲁迅夫人,现任妇联副主席)等人迎接了他。那个时候, 北京已经开始了新中国诞生的胎动。3 月 25 日,柳亚子去机场迎接毛泽东, 他写道,在那里检阅部队的毛泽东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气概”。3 月 26 日, 中共中央做出决定,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从 4 月 1 日起在北京与国民党代表团举行和平谈判,新华社的广播播发了这一消息,以此通知国民党政府。在这种动向中,柳亚子于 3 月 28 日夜,作“感事呈毛主席”《七律》,叙述故乡解放后自己回乡隐居的愿望。一个月后毛泽东的复信就是和韵的《七律》, 柳亚子接受了毛泽东的好意劝告。他又和毛泽东的诗,“昆明湖水清如许, 未必严光忆富江。”翌年 5 月 1 日“五一节”,北京举行盛大活动,柳亚子很受感动。毛泽东带领夫人江青和令爱在他正睡午觉时来访,并拿出诗的近作给他看,然后共同游览颐和园。颐和园里有长廊,他们一起在那里漫步, 又乘画肪绕昆明湖一周。据说这位突然的来客离去时已近黄昏。因为在园中碰上林彪将军夫妇,柳亚于马上赋诗一首赠送。数日后出席毛泽东的宴会作的是收入《毛主席诗词》中的一首。1956 年成立“文史馆”,这是个高龄学者的研究所。他被任命力副馆长,1958 年去世。
在毛泽东作这两首《七律》的两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等 23
个团体 134 人在 6 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在
正式准备活动结束后,在同年 9 月 21 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民主人士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广西省人,1886—1959),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四川省人, 1872—1955),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陕西省人,后来作为反党分子被逮捕,自杀。1905—1955)。10 月 1 日下午 2 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就职,同时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 3 时,30 万市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言,升起了新国旗。
新中国有不少困难。那以后经过十年,周恩来在题为《伟大的十年》的文章中叙述如下:
“尽人皆知,十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国家。当时中国在世界各国中, 钢产量占第 26 位;发电量占第 25 位;煤产量高一些,占第 9 位;就是比较发达的棉纺
业的产品——棉纺的产量,也只占第 5 位。
全国产业工人只占三百万人,不足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老大的中国素称以农立国。但是在解放以前的几十年间,小麦、大米和棉花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根据海关统计,1933 年曾进口粮食 60 亿斤,1946 年曾进口棉花 690 万担。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国家财政连年人不敷出。从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开始到 1949 年 5 月的 12 年间,国民党
反动政府的通货增发了 1400 多亿倍;物价上涨了 85000 多亿倍。”
周恩来说,在这种情况面前有两种预测。一种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 他于 1949 年 8 月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嘲笑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种种前途”,预言这个问题中国的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取得成功。另一个是毛泽东的,几乎在同时的 6 月,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开幕式上他说: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 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 七律(第 21 首)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 年 5 月
这是处于历史的决定性转折时期的作品。运用与古典有关的语句,增加了这首诗的庄严。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看到革命与历史的无情和残酷的坚定态度。在断定革命与历史无情的时候,反而有一纽带同有情人连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