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继德国之后,瑞士也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的宗教改革中,先后出现了两位领袖:一是慈温利,一是加尔文。

慈温利 乌尔利希·慈温利于 1484 年出生于瑞士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先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和巴塞尔大学,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从 1518 年起,他在苏黎世教堂传教,明确地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宣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他反对斋戒,反对教士独身,反对礼敬圣像,更反对教皇在瑞士兜售赎罪券。慈温利的改革思想比路德更为激进。他把圣餐仅看做是对基督的追念,否认祝圣后的饼与酒具有神秘的力量;而路德则坚持圣餐的“临在说”,即经祝圣后的饼与酒虽未化为基督的肉与血,但在信徒领受圣餐时,耶稣基督确实临在其中,与饼、酒溶合并存。他还摒弃路德对诸侯的依赖,主张教会实行共和制。

在慈温利的影响下,苏黎世及瑞士其他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用方言读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34 页。

《祈祷书》,取消圣像,解散修道院。教皇下令要求苏黎世地方当局制裁慈温利,但是地方当局不但拒绝执行这个命令,而且宣布脱离天主教会的统治,苏黎世及另外几个州都变成了新教州。另外一些州则坚持天主教信仰, 反对宗教改革。双方不断发生冲突,终于导致 1531 年战争的爆发。慈温利阵亡。瑞士从此分裂为新教州与旧教州。

加尔文 16 世纪 30 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

袖是约翰·加尔文。加尔文于 1509 年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曾就学于巴黎大学和奥尔良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和路德宗教思想的影响。为了逃避法国政府对新教徒的迫害,加尔文于 1534 年逃到巴塞尔,在这里埋头研究宗教理论。1536 年他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此书吸收了慈温利和路德的观点,并参以己见,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加尔文的著作还有《教义问答》、《论教会改革之必要》等。

在加尔文看来,《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授意写出来的。因此,《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和路德一样,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笃信。但他比路德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或译作“先定论”)的神学学说。加尔文说:“我们所谓的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永恒的生命为某些人已预定,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永罚。”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按照加尔文的观点,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 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 和“弃民”的标志。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地理大发现以后,出现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商业的剧烈竞争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新涌现出来的巨大的经济力量,使个人感到畏惧,不能不受它的支配。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竞相追求利润, 人人都想发财致富。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增加了自信力,认为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而那些失败者则无疑是“弃民”了。“预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因此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① ,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①。

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1536 年,加尔文来到日内瓦,不久被驱逐出境。

1541 年,日内瓦支持宗教改革的一派掌权,加尔文重返日内瓦,主持改革大计,直到去世。实际上,他成了日内瓦政治、宗教的最高领导人,把政治大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391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52 页。

权及教会大权集于一身。他所编定的《教会法案》、《教理问答》,被确定为指导市民思想行动的规范,违反者要受法律制裁。

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训练与审查预备牧师,并施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由长老 12 人(小议会推举 2 人、60 人议会推举 4 人、大议会推举 6 人)

和牧师 5 人组成。宗教法庭负责监督信徒的宗教生活和审理宗教案件,并找出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权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教会机构与政府机构虽有分工,前者负责宗教信仰与思想道德等精神生活,后者负责世俗事务,但实际上二者已结合成一体,不仅人员交叉,而且职责也难截然划分。日内瓦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神权共和国。

按照加尔文的主张,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把社会本身改造为宗教团体的典型。我们从加尔文拟定的关于乡村的法规,可以看出对群众的控制严格到了何等的程度。法规规定:星期天,除某些人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或家畜外,全家人都应去听布道。如果有人在布道开始以后才到会, 则予以警告。仍不改正,罚款 3 苏。凡唱下流放荡的歌曲、跳舞者,监禁 3 天,然后送交议会。对酗酒、赌博、吵架,放高利贷的人,也有相应的处罚。生活节俭,被新兴资产阶级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加尔文教便有上述种种规定。

加尔文一方面坚决反对天主教义和罗马教廷,但另一方面又迫害他所反对的教派和个人。凡不同意他的主张的人,或遭迫害,或被迫离开日内瓦。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和解剖学家塞尔维特因批判圣经和三位一体说,竟被加尔文用火烤了两个钟头以后烧死。

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广泛的传播。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派,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恩格斯说:“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