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 年的英国一、革命前的英国

革命前,从表面上看,英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全国人口大多数住在农村。不过,与欧洲大陆诸国不同,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农业中去。这主要是圈地运动造成的。15 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 到 17 世纪上期仍在进行。圈地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这些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了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圈地运动的过程又是英国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出现的过程。农业市场也随之迅速扩大。这就促使英国的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并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为了适应迅速扩大的农业市场,当时的人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农业的措施,如采用新的农作物耕作方法、耕作技术,改良肥料和扩大耕地面积等。革命前夕,英国各地区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农业经济区。

从 16 世纪到 17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也在迅速地发展,不但那些老的工业部门,而且新出现的一些工业部门都发展很快。东北部的煤矿,发展尤其迅速。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大规模的企业。当时开采一个煤矿, 需要上千镑资金,同时大规模的企业还需要众多的劳动力,纽卡斯尔的煤矿就有 500—1000 工人。铁的生产,也有较大的增长。不过,不能过分夸大 16

—17 世纪英国工业的发展水平,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工业仍处于手

工工场阶段。而且,直到 17 世纪初,英国全国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农业。即使是工业,其主要原料也来源于农业,而工业产品主要也是为了农民的直接消费。

在革命前的 100 多年中,英国国内外的商品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的商品也不再是以羊毛等原料为主,而是越来越多地出口制成品,特别是呢绒,成了出口商品的大宗。而伦敦又是呢绒出口的最重要的中心。原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受到汉萨同盟商人的控制,到 16 世纪末, 英国商人将汉萨同盟①的商人排挤了出去,把对外贸易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成立了许多股份贸易公司。最初它们由一些商人自愿共同出资,装备从事长途航行的船只以进行海外贸易,后来发展为领有政府的正式特许状,获得了特权和专卖权。这些公司的贸易范围包括: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地中海沿岸,美洲英属殖民地,东方的印度及“香料群岛”印度尼西亚。

①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的城市和海外贸易集团建立的、维护本身商业利益的组织,成立于 13 世纪,结束于 1669 年。

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等级 1801 年英国第一次人口调查之前,全国人口

数字缺乏精确统计。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表明,从 15 世纪末到 17 世纪中叶, 人口增长的趋势比较明显,17 世纪中叶以后的 100 年中,人口数字基本稳定。据估计,17 世纪中叶英格兰人口将近 530 万人,整个不列颠人口大约为 700 万人。

由于资本主义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英国的贵族中,除旧的封建贵族外, 还分化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剥削雇佣的农业工人,或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的地租。有些人还兼营工商业。新贵族主要是从乡绅转变而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商人由于购买土地而加入了新贵族的行列。新贵族的地产事实上已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利益一致,因而在革命中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封建王党。

新兴的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以及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他们受到封建制度的种种束缚,因而革命要求也较强烈。大商人和高利贷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向王室包税,对贵族放债,并参加独占贸易,与统治阶级有较密切的联系,构成了资产阶级中的保守集团。

农民在 17 世纪初仍占全国居民的大多数,其基本群众是自由农和公簿持有农。自由农须向地主缴纳一定的贡赋,但拥有自己的土地。公簿持有农在农民中人数最多,是从封建时代的农奴转化而来的,他们除向地主缴纳固定地租外,还须担负其他封建义务。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使耕种的份地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军。

在手工工场中劳动的雇佣工人,生活十分贫困,备受剥削,也是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专制君主制的衰落·清教思想的兴起 英国的专制君主政体也象其他国家一样,有其发展、鼎盛到衰落的过程。16 世纪中叶是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最强固的时期。在玫瑰战争之后,封建大贵族已在内战中两败俱伤,无力从事反抗国王政权的斗争。资产阶级羽翼未丰,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需要依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至于英国的议会,虽然基本未停止过活动,但直到16 世纪 90 年代之前,议会实际上始终与国王政府保持一致,只起政府下属机构的作用。所以在这段时期,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比较巩固。

但到了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情况已发生变化,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他们同专制君主的矛盾日益上升。同时,随着英国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化,封建君主专制也逐渐丧失了它的统治基础。对此,17 世纪中叶英国的思想家哈林顿说道:正象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死亡一样,君主专制政体到了一定的时候,也必然会崩溃。

17 世纪的英国革命也有它的思想动力,但它主要是通过宗教形式即清教

来表达的。清教产生于 16 世纪后半期。日益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感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要求消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从而他们的主张被称做清教。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 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16 世纪末,在清教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长老派和独立派。长老派要求废除主教职位而以教徒自己选出的长老组成宗教会议,管理教会。独立派则要求每一个宗教团体都独立自治,按照大多数教徒的意见管理。

斯图亚特王朝初期的君主统治 1603 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位英国国王,是为詹姆斯一世。在政治上,詹姆斯一世是个君权神授论者。1610 年 4 月,他在向议会讲话时说:“除了上帝,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在财政问题上,詹姆斯一世的政府遇到很大困难。他企图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解决,但这触犯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利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1625 年詹姆斯一世去世,其子查理一世即位。这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增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更大的变动。那些在经济上成长起来的阶级,不仅在经济上要求继续增加财富,而且提出了强烈的政治要求;那些在经济变动中日趋衰落的阶级,竭力挣扎,以图保持自己原有的地位;至于那些广大的社会中、下层人民,他们平日任人宰割,这时在整个形势动荡不宁的环境下,也空前活跃起来,积极展开斗争。在此基础上,政治领域中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和组织形式,议会中出现了一个不定型的反对派。在思想领域,表现在清教形式中的激进思想,影响更不断扩大。同时,英国国家制度也有其独特之点,这主要表现在英国的军事警察制度和财政制度方面。英国是一个岛国,平时不需强大的陆军来加以保卫,所以英国没有常备军, 也没有正规的警察人员。因而英国的专制君主制就缺少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作为支柱,这和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财政制度方面,英国国王的固定收入主要只有两项:王室的土地收入和关税收入,其余都是一些临时性的收入。从 16 世纪末以来,政府即经常入不敷出,不得不借贷,到查理一世时已是债台高筑。国王于是借助于议会补助金来解决日益严重的财政困难。所谓议会补助金,即由议会通过征收的特殊捐税。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首先爆发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权利请愿书·矛盾的尖锐化 议会在税务问题上与国王的矛盾日趋尖锐,国王既无法从议会所通过的正常税收中得到足够的金钱以从事对外战争及其他用途,就实行“强迫借贷”,即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收捐税,凡拒绝交纳者,便加以迫害。结果在 1627 年 3 月发生了“五爵士案件”,五个爵士因拒绝交纳“强迫借贷”而被捕。

议会对查理一世的行为甚为愤慨,为了表示抗议,在 1628 年通过了“权

利请愿书”,这个文件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捐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不得任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等。查理一世为了获得议会对他的金钱补助,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 但随后又任意对之加以曲解,并继续不经议会同意而征税。当议会号召人民拒绝交税时,查理即将议会解散。

从 1629 年 3 月查理一世将议会解散到 1640 年 4 月议会重新召开,其间

11 年为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查理本来企图用解散议会来压制议会对他的反抗,但此举反而更加刺激了原有反抗情绪的增强。尽管查理继续对反对派领导人进行迫害并对书刊进行严格检查,但群众的反抗浪潮却不断高涨起来。到 1636 年间,英国各地出版了各种内容的书籍和小册子。其内容之激烈,数量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还有一些人从荷兰偷运一些关于清教内容的小册子到英国来加以散发。

1637 年 6 月,清教徒威廉·普林尼、伯顿和巴斯特威克被捕,并被当众

鞭打、带枷示众。但当 6 月 30 日他们被带往威斯敏斯特时,沿途跟随了许多同情的群众,他们在路上撒满鲜花和芳草。群众的反抗情绪更加高涨。有些对政权不满的清教徒,为了寻找信仰自由,逃往美洲殖民地。从 1603 年

到 1640 年迁到海外去的清教徒达 6 万人。

在人心浮动、社会动荡的环境下,查理在 1635 年强迫人民都要交纳原来只向沿海城市征收的“船税”,拒交船税的运动在全国蔓延开来。1639 年政府收到的船税,只达到应交的 20%。

苏格兰人起义·革命形势成熟 在英国国内政治矛盾已极端紧张的气氛中,由于查理一世在苏格兰所推行的倒行逆施政策,爆发了苏格兰人的起义,终于使查理一世走投无路,不得不结束个人统治而召开议会。

苏格兰虽然自 1603 年以后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它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独立议会和教会组织。但是查理一世根据劳德大主教的建议,强迫苏格兰人接受英国的祈祷书,对反对者严加迫害。1634 年当发现一个苏格兰的勋爵有一份反对采用新祈祷书的请愿书时,即下令以叛国罪加以逮捕。苏格兰人为了进行反抗,选出了一个常设代表团,并起草了一个“民族公约”,公约宣称他们不接受新的宗教法规和新的祈祷书。随后“公约派” 组织了一支军队,1639 年这支军队攻入了英国国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去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640 年 4 月 13 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 11 年的议会。但这届议会召开之后,非但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反而提出了议会应该享有的权利等问题。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 5 月初又将它解散。这届议会存在不到一个月,史称“短期议会”。

苏格兰的起义不断扩大,公约派的军队在纽伯恩击败了查理一世的军队,随后占领了纽卡斯尔。在英国伦敦及许多地区发生了骚乱。伦敦有 1 万多人签名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1640 年 9 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

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查理一世无力抵御苏格兰人的进攻,于 10 月间在里朋同苏格兰人订立了停战协定。协定规

定查理一世的政府每天应交付苏格兰人 850 镑费用。另外,须交给苏格兰人

30 万镑赔偿费。但即使这笔费用,查理也无法筹措。他不得不在 1640 年 11

月 3 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以后断断续续存在到 1653 年,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