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但是也必须看到:意大利之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意大利虽然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战争频仍,纷争不已,但在经济上呈现一种特有的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其次,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竟相延纳,加以庇护。这就使许多才智之士获得多方面的帮助:舒适的生活,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揄扬等等。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科西摩·美第奇说过:“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科西摩的话代表了很多上层人物的看法。同时,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承袭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廷这时在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14 世纪初期开始的土耳其人的入侵,迫使拜占廷联合罗马教会,以争取西方的支援。因之,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之间,使者、学者接触频繁,希腊语在意大利传播日广。意大利学者乔伐尼·奥里斯巴在 1423 年把 238 部希腊文手抄稿带回意大利。另一意大利人费列尔佛在君士坦丁堡从事七年的研究,收集了不少希腊文手抄稿,回意大利后又从事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等著作的翻译。1453 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廷学者西行讲学者络绎而至。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蔚然成风。

早期文艺复兴 早在 14 世纪,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的先驱已从事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研究,同时进行了新的创作,从而揭开文艺复兴的序幕。但丁(1265—1321 年)辉映于前,彼特拉克(1304—1374 年)和薄伽丘(1313

—1375 年)接踵其后。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对中世纪长期沉埋在寺院中的希腊罗马古典著作抄稿的探讨,对推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有巨大影响。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文学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但丁的不朽名作是《神曲》,它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对但丁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人物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待异教。《神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

彼特拉克擅长十四行体的抒情诗。他的《歌集》歌颂了对恋人劳拉的爱情,摆脱了教会的禁欲主义的束缚,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彼特拉克反对意大利的割据状态,渴望祖国的统一。他还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彼得拉克创作的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

薄伽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 100 个故事,据

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 10 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 10 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也充分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乔托(1267

—1337 年)是这一方面披荆斩棘的拓荒者。他第一个与神学思想支配下的艺术模式决裂,打破了中世纪的绘画传统,为近代现实主义绘画开辟了道路。帕多瓦的阿累那礼拜堂壁画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乔托的作品,人物形象具有现实感,画面充满生气。他为佛罗伦萨金圣徒教堂绘制的《圣母像》,驰名至今,画面充满欢乐情调,圣母面容带有农家妇女的特征。乔托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某种立体感,但从解剖学来看不够准确,色彩缺乏细致的层次,宗教气息仍很浓。这些缺陷很快地被意大利后起的艺术家们弥补了。鲍罗·马克塞洛创造了新的透视画原则。利用这个原则,意大利画家安托尼欧·波莱渥洛描绘出肌体逼真的男性裸体,给人以真实之美感。

15 世纪早期,意大利在建筑方面也出现了大师。费利波·布鲁内列斯奇设计了圣·斯皮利托的大教堂的圆屋顶。列昂·阿尔贝蒂为一个富商装璜了桑他·玛利亚·诺威拉教会的正面建筑。阿尔贝蒂曾这样概括自己的工艺造诣:“所有的部分都达到和谐和协调的地步,增一分或减一分都只能造成损害。”

全盛期文艺复兴 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如果说 1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49 页。

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只缺少了一个中心,而 15 世纪佛罗伦萨成为这样的

中心的话,那么到 16 世纪初这个中心已转移到罗马。这与教皇对于艺术的保护有很大关系。这个时期的教皇都热心于保护罗马帝国的遗迹,喜用壮丽的教堂及美轮美奂的宫殿来装点罗马城。为此,教会便不得不向世俗的爱好让步,向人文主义艺术家提供发扬才智的机会和条件。关于这点,19 世纪英国的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写道:“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艺术家 全盛期文艺复兴的三位伟大代表都是艺术家,他们是达·芬奇、米开兰基罗和拉斐尔。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年)多才多艺,既是画家,又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身后留下了 7000 多页手稿。达·芬奇绘画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它取材于《新约》马太福音犹大出卖耶稣的传说, 描绘了耶稣突然在餐桌上向门徒宣布“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句话时各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这幅画在构图和空间透视处理方面,可谓匠心独运。耶稣处于透视的焦点,自然成为统辖全面的中心人物。通过耶稣背后窗外景色的描绘,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处理光和影的技术臻于完美。达·芬奇的另一名作是肖像画《蒙娜·丽莎》。一个微有笑意的妇女端庄娴静,显示出一种自在、怡悦的心情。在运用明暗作为造型手段上,这幅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米开兰基罗(1475—1564 年)的成就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的高峰。他一扫意大利宁静和精巧的艺术风格,所做雕像以豪放、刚健、雄伟的人体美为特征。他的大理石雕像《大卫》,塑造了一个舒展自如,昂然挺立,肌肉健实,巨人般的裸体青年形象,表现了古代英雄大卫即将投入战斗时的神情, 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卫雄伟的体魄。后来,佛罗伦萨政府把大卫的雕像放在市政厅前,作为市民政治理想的象征。另一雕像《摩西》把一个古代犹太英雄塑造成半神半人的形象,表现出嫉恶如仇、无比英勇和刚强坚定的神态,被认为是近代雕刻的最高成就。米开兰基罗的绘画杰作有罗马西斯丁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和墙壁上的祭坛画《末日的审判》。《创世纪》包括 9 幅主体画,共塑造了 300 多个英雄式的人物,其中有的与《圣经》内容无关,表现了人的力量和善良,以及对邪恶势力的仇视。《末日的审判》也是取材于《圣经》,描绘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景象。全画共塑造了 200 多个巨人,均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模特,表现了对人的讴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拉斐尔(1483—1520 年)是与米开兰基罗并世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家。他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了意大利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风格。他一生创作了 300 多幅作品,以所绘多幅圣母像为世著称,美术史上称为“画圣”。拉斐尔在他创作的几十幅圣母像中,以世俗的描写方

法处理宗教题材,塑造的圣母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完全是欢乐的人间少妇形象,从而歌颂了普通女性的美,表现了世俗的理想。其中最著名的有《花园中的圣母》,以圣母侧身而坐,望着嬉戏的孩子为主要画面,线条柔和, 形象优美。拉斐尔后期所绘祭坛画《西斯丁圣母》,以圣母怀抱天使降临人间为主题,表现了人民希望圣母下凡保护自己幸福生活的愿望。从 1508 年起,拉斐尔应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邀请,历时十年在梵蒂冈宫从事总名为《教廷成立及其巩固》的以教会史为题材的宏伟壁画创作。这批壁画分布在四个大厅,气势宏伟。其中《雅典学院》塑造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古代著名哲学家聚集一堂进行讨论的场面。画的构图成功地运用了空间构成和透视的方法,画面协调集中,色彩丰富,为拉斐尔壁画中最优秀的作品。另一幅壁画《教义论争》(又称《圣礼之争》)描绘了出席圣礼仪式的各代教皇和高级僧侣。画为半圆形图,以两个弧形和远近法透视加深空间效果,画面层次分明,人物神采各异。拉斐尔的绘画有一些虚构和夸张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拉斐尔对 17 和 18 世纪以后的古典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对米开兰基罗和拉斐尔这两位艺术大师加以比较的话,拉斐尔的绘画不如米开兰基罗有深度,尽管它着色细腻,看起来很有魅力。两人各自所画的肖像也说明了这一点。拉斐尔肖像清晰的面庞,具有女性的阴柔美;米开兰基罗肖像的容貌带有皱纹,有凹凸不平的鼻子及表明意志坚定的颚部, 表现出一个撼人心弦的,甚至是使人望而生畏的头部形象。米开兰基罗的全部作品都宏伟富丽,在构思及技巧上都是无疵可寻的,从而是崇高的,感人的。因此,他不愧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大师。而和他比起来,拉斐尔则稍逊一筹。

提香(1477—1576 年)是另一与米开兰基罗并世的画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这一画派崇尚色彩,而把线条放在次要的地位。提香是多产画家,一生创作了 1000 多幅作品。《圣母升天》是他最有名的宗教画,全画分上、中、下三部分,描绘在众多教徒目睹下上帝和天使迎接圣母升天的奇迹。画中没有任何神秘色彩,圣母酷似一个世俗妇女,洋溢着人生欢乐的情调。16 世纪 20 至 30 年代,提香在一系列以裸体女神的题材的作品中,表达了反对禁欲主义,歌颂人的内心美和女性美的特点,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由于这个时期提香主要是为上流社会创作,作品中享乐主义成分有所增长。

政治思想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政治思想上也大放异彩。16 世纪是西欧封建主义开始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欧洲封建国家解体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君主专制政体是欧洲许多国家普遍出现,国家权力在一些国家高度地集中于君主之手。欧洲政治生活发生的这些变化必然地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明显地反映出来。在意大利,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就反映了这个政治现实。

马基雅维里(1469—1527 年)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他曾参加推翻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的起义。起义胜利后,他在新成立的佛罗伦萨共和政府中供职。1512 年,美第奇家族重新上台掌政。他被逮捕,不久获释, 乃归隐乡下,以著述自娱。他的名著《君主论》就是在 1513 年写就的。

《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马基雅维里特别重视权术,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他认为,争雄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遵循法律,另一种是凭借暴力。前者是人的方法,后者是兽的方法。为君者必须二者兼擅。既然君主不能不懂得如何行若野兽,他就得效法狐狸和狮子,“既是能识别陷阱的狐狸,又是能威慑豺狼的狮子”。最能效法狐狸的人,得到最大的胜利。但人君的狐狸性格应巧妙地伪装起来, 让臣民以为他具有种种美德。

在马基雅维里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你认为正义的一方真的战胜,那也是因为这一方拥有优势力量。他还认为在外交上也应该依靠实力,没有必要遵守信义和诺言。

他直言不讳地否认在政治上讲求道德。他举例说,伐伦丁诺公爵派一个残暴的官员去治理罗曼那,这个官员用严刑峻法恢复了全境的秩序。但后来公爵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为了平息人民的不满,便诿过于这个官员,把他处死,并暴尸于市场之上。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里把“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道德”完全排除于政治之外。这与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的法家理论相比, 在反映时代的政治要求上真可谓异曲同工。韩非著书立论是为了韩国能在战国争雄中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马基雅维里著《君主论》之时,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教会权力又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人们普遍要求在一个强有力的君主的领导下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然而,马基雅维里之提倡政治权术及强权政治,在历史上起了有害的作用,远非他所能预期,400 年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成为法西斯推行独裁统治的理论根据。

比马基雅维里稍晚的另一位意大利政治思想家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康帕内拉(1568—1639 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长期在修道院工作。1598 年他组织了反对西班牙政治的秘密人民起义,因此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他在狱中写成《太阳城》一书,构想了空想社会主义制度。康帕内拉同莫尔一样,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社会邪恶的根源,必须彻底废除。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太阳城 20 岁以上的公民出席每月举行的民众大会,在会上每个人可以对国家官员的工作进行批评,大会有权提名和更换国家一般官员。太阳城的领导人是最高宗教祭司,称“太阳”,是德才最高的人,为终生任职,由他指定接班人。《太阳城》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

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对全体人民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戒备敌人,保卫国家。但是,“太阳城中民主制原则推行得不彻底,居民仍迷信宗教,相信灵魂不灭,实行人祭制度和公妻制,这些是康帕内拉学说中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