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执政府到帝国

拿破仑的内政 波拿巴上台后,执行了以实现稳定为首要目标的政策, 顺应了克服混乱、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

在对内政策上,他以较为灵活的策略对付各种反对力量。对于当时已实际上失去反抗能力的雅各宾派残余分子,他无所顾忌地使用了高压政策,支持警务部长富歇放手镇压,甚至不惜采取强行栽赃的不光彩手段。1800 年 10

月至 12 月发生的 3 次企图刺杀波拿巴的事件,都被用来作为借口,大批逮捕并流放雅各宾派分子。而对真正构成主要危险的王党势力,波拿巴则采取了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政策。他下令禁止在 1 月 21 日举行纪念处死路易十六的活动,大量封闭王党报纸。在西部王党叛乱复活后,他派布吕纳将军(帝国时为元帅)前往镇压,严令枪决一切手持武器的或煽动叛乱的人。与此同时,他也采取了不少安抚与和解的政策。他终止了公布新逃亡者名单的政策,而且在 1800 年 3 月至 1802 年 5 月,几次发布命令,允许逃亡者回国。最后一道命令宣布,凡肯于宣誓效忠新政权者,均可回国。一些老恐怖主义者如瓦迪耶、巴雷尔,1789 年革命的元老如拉法耶特,甚至因参与王党活动而获罪的人如果月政变时放逐的元老院主席巴尔贝-马尔布瓦以及许多旧贵族,都陆续回国了。到 1802 年初,回国者已占逃亡人数的 4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波拿巴从回国的人员中还任命了一批官员。巴尔贝-马尔布瓦、波塔利斯、弗勒里厄、尚帕尼等,都进了参政院。波塔利斯还成为《民法典》的 4 名起草人之一。波拿巴的这些做法,既表现出对自己的政权很有信心, 又在相当程度上革新了革命以来,特别是恐怖年代以来比较僵硬的政策。这使得政治局势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在保住大革命基本成果的同时,又可避免再有基贝隆半岛那样的事件发生。

在用安抚的政策削弱旧势力方面,波拿巴的宗教政策很引人注目。他认为,革命中那些“自由”、“平等”一类的口号已不能笼络人心,利用绝大多数法国人世代信仰的天主教是有必要的。而且,如果将天主教抓在自己手中,也可剥夺王党势力进行煽动的一种思想武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在1801 年 7 月同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又译《政教协议》),1802

年 4 月在立法机构通过。波拿巴宣布,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 可公开举行宗教仪式。教皇也作出让步,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教皇授职;本堂神甫由主教任命;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 教皇不以任何方式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这实际上是在维护革命成果的原则上对天主教实行的改造。波拿巴没有承认天主教是国教,而且在他颁布的新教信仰组织法中明确宣布,承认新教的地位。建立帝国后又承认了犹太教。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人反对承认天主教。于是波拿巴不经教皇同意又发

布天主教信仰组织法,宣布不经法国政府同意,教皇不能随意向法国教徒发圣谕、召集主教会议、授圣职等等。1802 年 4 月 18 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革命以来的第一次礼拜仪式。这样的宗教政策是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权工具的重要步骤,它对缓和矛盾、促进稳定很有积极的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波拿巴十分清楚,改革财政和重振经济是执政府的当务之急。执政府建立时,国库现金只有 16.7 万法郎,近乎一文不名。面对这种困境,波拿巴政变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宣布废除督政府的某些类似恐怖年代的经济立法,诸如强制公债、军需品征发等等,这起了稳定资产者情绪的作用。随后, 财政部长戈丹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首先将财政管理权集中到中央, 于 11 月 24 日下令取消地方政府分配与征收直接税的权力,设立了直接税行

政总署。各省设分署。根据 1800 年 3 月 18 日法令,由国家直接派税收人员到各省、大区、市镇执行收税任务。这些人员出发时要预付一部分税款作为保证金,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波拿巴深知,必须调动法国最富有的金融界的兴趣。还在 1799 年 11 月 27 日,就下达了恢复期票证券制度的法令, 交易所重新活跃起来。在税收上,开征时都发行了税收期票。人们购买期票, 在该项税款收齐后,政府贴现偿付并付较高利息。这种类似包税制的做法, 使谙熟此道的金融界感到兴奋,纷纷购买,使国库在较短时间内便得到了充实。自然,这同波拿巴政权享有的威望是直接相关的。期票证券的恢复和投资国税的活跃,使银行业又兴隆起来。1800 年 2 月 13 日两家大银行在政府

支持下合并组建了法兰西银行,拥有资金 3000 万法郎。它一成立就购买了

税收期票 300 万法郎。法兰西银行的股票为每股 1000 法郎,还得到政府提

供的资金。它的 200 名最大的股东实际上操纵了法国金融市场,并从中推选

15 人组成银行董事会。1806 年该银行改由政府控制,并取得独家发行纸币的特权。这个银行作为金融中心,对振兴法国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执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也取得了成功。它实行银本位制,将黄金、白银的比价定为1∶15.5。依此铸造发行的银法郎(因铸造时间而被称为“芽月法郎”)币值稳定,第一次实现了币值与票面值相符。“芽月法郎”一直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功的财政与税制改革,使执政府的财政预算到 1802 年至 1803 年奇迹般地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这是从旧制度时期以来从未有过的。币值的稳定对经济复苏起了很好的作用。

波拿巴重视工商业,推行了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为增加出口换取更多金属货币,执政府建立统计局,对经济进行调查统计,并下令一律以公制为准统一度量衡。还成立了全国工业促进会,商业管理总委员会,举办了工业博览会。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对英国商品征收高关税。1799 至 1802 年,法国外贸总额增长了 2.4 亿法郎。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波拿巴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赫。面对国内各阶层对内稳定、对外和平的企望,执政府也举起了和平的旗帜。政变后波

拿巴鉴于国内的混乱局势,曾向英、俄、奥三国君主建议停战,但遭到了拒绝。在必须仓促应战的条件下,他确定的外交方针是: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全力摧毁奥军,然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后来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并得到了实现。

当时,由梅拉斯统率的驻意奥军主力于 1800 年 4 月向法军发起进攻, 将马塞纳将军围在热那亚。波拿巴命莫罗将军率部在莱茵战线与奥军作战, 自己则带领预备部队不足 4 万人远征意大利,去同梅拉斯的 13 万奥军厮杀。

5 月 6 日他离开巴黎时,政界许多人士认为他回不来了,甚至在准备接替第一执政的人选。波拿巴率军从风雪交加的大圣伯纳德山口翻过阿尔卑斯山, 于 6 月初到达米兰。法军突然地从后面出现在奥军面前,是出乎梅拉斯意料的。6 月 14 日两军在马伦哥地区遭遇,展开大战。善于利用炮兵和骑兵的波拿巴,指挥法军以少胜多,取得决定性胜利。梅拉斯被迫求和。同年 12 月

莫罗将军在霍亨林登也大败奥军。奥地利不得已于 1801 年 2 月 9 日同法国签订吕内维尔和约,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领土的占领(即以莱茵河为“自然疆界”),承认法国对比利时和意大利北中部地区的占领,并接受法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的“姊妹共和国”。法国则同意奥地利继续占有威足斯。法军战败奥地利,促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的瓦解。俄国退出了同盟,普鲁士保持了中立,而且由于英国在海上实行的封锁政策损害了它们的商业利益,以致它们同瑞典、丹麦共同组成了保护商业同盟。英国已完全陷于孤立。

此时,波拿巴已集中力量准备同英国作战。执政府发布公告说:“全体法国公民,你们希望和平,你们的政府比你们更迫切地希望和平⋯⋯但是英国政府拒绝和平”。法英之间直接交手似已难免。然而,此时的英国已无意再战,它不仅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而且国内的农业歉收和爱尔兰问题也困扰着它,致使一向主战的首相皮特在 1801 年 2 月辞职。继任者是倾向和议的

阿丁顿。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在 1802 年 3 月 25 日签订了亚眠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将它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占领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并且要从马尔他岛和埃及撤军,但是没有承认法国的“自然疆界”及“姊妹共和国”。法国则承认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锡兰(斯里兰卡),从西班牙手中取得特立尼达。亚眠和约以大大有利于法国的内容使波拿巴赢得了光荣的和平。

在短短几年内,波拿巴以其出色的才干和过人的精力为法国赢得了稳定、发展和荣誉。督政府时期法国面临的困境被摆脱了,在国内稳定,国外和平的环境中,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波拿巴的功绩是巨大的。

波拿巴以神奇的速度取得了令人目眩的成就,从而也就遮掩了他的恣意妄为,给他膨胀着的个人野心提供了方便的条件。1802 年 4 月,他利用立法院、保民院改选的机会,将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督政府时期教育政策的设计者多努以及舍尼埃等 20 余名反对派清除出保民院。在军队中也进行了清洗,包括莫罗将军在内。

经过清洗的立法机构对波拿巴表现得更为顺从了。保民院在 5 月 6 日提出,应在全国对波拿巴的功勋给予表彰,以示“全国的谢意”。5 月 8 日元老院更作出决议,重选“公民拿破仑·波拿巴”为执政,并连任 10 年。“拿破仑”这个教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意味深长的。5 月 19 日,元老院根据波拿巴的提议决定成立“荣誉军团”。荣誉军团的成员由波拿巴从有功的文武官员中选定,分为 15 个大队,每队 250 人。每年从国有财产中拨给每

队 20 万法郎。这很象封建时代的俸禄。军团长由波拿巴担任。荣誉军团类似旧制度下的骑士团,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波拿巴个人效忠的组织,为后来的帝国贵族集团准备了条件。“荣誉”是波拿巴用来取代“自由”、“平等”、“人权”等大革命原则的基本口号,也是他用来鼓动法兰西民族主义的口号。

在成就突出、威望大增的情况下,波拿巴对连任 10 年执政的元老院决议是不满足的。他暗示,应举行公民投票,由法国人民决定是否由他担任“终身执政”。投票的结果是,赞成者 330 万票,反对票只有 8000 余票。于是

元老院在 8 月 2 日正式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终身执政。为适应这一变化,

8 月 4 日元老院颁布法令,即共和十年宪法。据此,第一执政不仅有权缔结条约、任命第二、第三执政,而且有权向元老院指定自己的继承人。这就向世袭制靠近了一步。此外,元老院的权力增强了,保民院和立法院则削弱了。

至此,波拿巴通过《教务专约》争取了宗教势力,依靠荣誉军团又掌握了世俗权贵,本人则拥有了终身职位而且可以指定继承人,所差者只是帝王的称号了。

波拿巴的施政虽带有专断的色彩,但是他十分重视法制建设。还在 1800

年 8 月,他就设立了由 4 人组成的民法典起草委员会。起草民法典是大革命时期就已开始了的事情。当时的主持人便是此时的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1793 年、1794 年、1796 年起草者先后将三种文本交立法机构讨论,均未获通过。波拿巴亲自督促起草工作,1801 年 1 月就公布了草案。参政院对此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召开会议达 107 次之多,波拿巴直接主持了其中的 55

次。民法典的最后定稿于 1804 年 3 月 21 日正式公布实行,名为《法国民法

典》,1807 年改名《拿破仑法典》。①《民法典》共有 2281 条,分为 3 篇、

35 章。它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法典在父权、夫权、妇女地位、离婚事件、继承权等问题上,有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子为主宰

① 广义地说,拿破仑法典还应包括 1806 年的《民事诉讼法典》、1807 年的《商业法典》、1808 年的《刑事诉讼法典》和 1810 年的《刑法典》。但在历史上以及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都专以《民法典》为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的基本内容一直保留至今,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的色彩。但在整体上,如恩格斯所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 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②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③

拿破仑称帝 颁布《民法典》后,波拿巴称帝的步伐加快了。他迫切需要成为世袭的君主是有自身考虑的。尽管他在法国已经取得主宰一切的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威望,但是这一切都是靠治国的成就和战场上的胜利取得的。如果遭到失败,既得的东西还可能失去。而那些传统的世袭帝王则没有这种忧虑。他们在政治上受挫或在战争中失败,并不会改变其帝王的称号和地位。这是很令波拿巴钦羡的。波拿巴后来曾向奥地利的梅特涅明确地表述过他与封建君主的这种区别。同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也给波拿巴称帝提供了某种“理由”。亚眠和约签订后,法英双方都没有认真遵守。波拿巴在德意志、意大利、荷兰、瑞士一直进行扩张活动,英国也迟迟不肯从马尔他撤军。1803 年 5 月 12 日,英国召回了驻法大使,并开始截击和劫持法国商船。5 月 18 日正式对法宣战,使战端重开。法国西部的王党势力又死灰复燃,重新开始活动并极力与莫罗将军进行联系。逃亡英国的朱安党头目卡杜达尔重新潜回国内,被放逐的皮什格吕将军也回来了。1804 年 2 月、3 月间,富歇先后抓获了莫罗、皮什格吕、卡杜达尔等人。据一些阴谋分子供认,他们在“恭候” 一位波旁王子到来。这些复辟活动以及英法重新开战,更使波拿巴有了称帝的根据:与其让波旁家族复辟,还不如由波拿巴称帝,以杜绝旧王朝的妄想。于是,他周围的人在制造舆论,宣传应该由他称帝以“完成不朽大业”。实际上,波拿巴称帝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变化。作为第一执政,他的权力早就不亚于甚至已超过一个帝王了。

已察觉到这一趋势的保民院提出了由波拿巴称帝的主张。5 月 4 日,元老院对波拿巴正式劝进:“元老院认为,把共和国托付给世袭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掌管是法国人民的最大利益”。5 月 18 日以元老院法令形式修改共和十年宪法,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第一执政为皇帝,号拿破仑一世。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元老院还就设立世袭的“法兰西人的皇帝”一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 350 万票拥护,反对的只有 2000 多票。12 月 2 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加冕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