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艰苦的战争 独立战争开始时,英国是一个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它不但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而且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及精锐的陆军。此外,它还统治着广大的殖民地,有十分雄厚的人力物力。相反地,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都比英国落后,在物力财力方面与英国相比,都是望尘莫及的。北美人民就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走上战场的。

当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时候,他们不但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而且也有必胜的信念。因为英国政治首脑的腐朽无能在过去十余年的一系列事件中暴露无遗。而且武装冲突开始以来英国军队之连遭挫败,进一步证明英国当局指挥战争和治理大英帝国一样颟顸无力。

当然,北美方面也遇到军事上的挫折。1775 年秋北美派出一支军队远征英属加拿大,目的是鼓动加拿大人参加北美的反英斗争。但是到 1776 年春, 这次远征以失败而告终。在大陆会议看来,远征失败虽然有军事上的原因, 但是政治上的原因是主要的:加拿大人并不想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因此, 远征加拿大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大陆会议的领袖们对于反英战争胜利的信念。

北美领袖们的这个信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北美人民对于自由的渴望。他们认识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是北美人民实现自由的最大障碍,只有打败英国军队,才能获得自由。这种对于自由的渴望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由于渴望自由,华盛顿麾下的士兵才能在战场上克服一切困难。战士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于缺少鞋穿,在雪天行军时,脚磨破了,雪地上印满了殷红的血迹。但是他们都能劳而无怨,以饱满的精神追击敌人。由于渴望自由,北美军民才能在打击敌人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们有时躲在房屋后,有时藏在树林中,随时随地出其不意地狙击敌人。当然,北美人也有自己特殊的优越条件。他们几乎人人有枪,也人人善于使枪。北美人之人人习武,是欧洲人望尘莫及的。与这样习武善战的北美人民为敌,英军当然处处吃亏。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人民出版社 1964 年版,第 20 页。

可见,北美打的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使得英军无法占领美国的土地。地方民兵虽然可以处处折磨英军,但是在打正规的阵地战时,就无能为力了。因此,要想克敌制胜,最后迫使英军投降,美国方面在战场上还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组织训练正规军。在华盛顿就任总司令后,几次战斗使他认识到建立正规军的重要性,他请来普鲁士军官斯图本帮助他训练正规军。于是, 正规军与民兵配合作战就成为独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特点。第二,军事统帅的胆略和主动精神。华盛顿和他的几位军事副手就具备这个条件。下面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大陆会议通过关于独立的决议那一天(1776 年 7 月 2 日),威廉·霍将军以英军统帅的资格率领数千英军在纽约州的斯塔登岛登陆,不久之后, 英国舰队也到达这里。此后,英国人力物力源源运到。到夏末,在斯塔登岛集结了 3 万英军。

作为对手,华盛顿的兵力也与其相埒,但是却全是民兵,而且当时华盛顿指挥战争的经验远逊于霍将军。

因此,在 1776 年 8 月 27—28 日的长岛战役中,美军遭到沉重打击。华盛顿率领残余部队撤到特拉华河西岸。然而华盛顿没有因战败而气馁,他积极准备新的战斗。同时,他也细心视察敌情,在入冬后他发现英军蛰伏,处于冬休状态。1776 年 12 月 25 日夜里,他趁英军懈怠不备,冒着严寒率军渡

过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俘虏英雇佣军 1000 人,美方仅损失 5 人。这次胜利表明华盛顿具备了为军事胜利所必需的胆略和主动精神。

在战争中,英军统帅霍将军身上存在严重的缺点,他的这些缺点也成为美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霍将军是一位旧式军人,他为人谨小慎微, 墨守成规,严格按照兵法书籍上的条文行事,缺乏机动灵活性,不能在瞬息万变中当机立断,比如,当华盛顿军队逃到特拉华河西岸后,他却下令士兵休息,而没有乘胜追击。他还有一个缺点,即在制定战略计划时顾此失彼, 考虑不周。

1777 年初,根据霍将军制定的战略计划,英国当局决定派出三支队伍到欧尔巴尼会师:第一支由柏高英将军率领从加拿大出发,经过张伯伦湖;第二支在巴利·圣·列格尔中校率领下也从加拿大启程经过安大略湖和摩瓦克河;第三支由克林顿将军统率,从纽约溯哈得逊河北上。这个计划从战略上来看,有严重的漏洞和失误:第一,英国兵分三路,使得美方有可能集中兵力予以各个击破。第二,两支纵队从加拿大出发到目的地,路途遥远,必然遇到运输及供应上的困难,加上长途跋涉,必然造成士卒疲惫不堪,这就使得美军有可能以逸待劳,伺机歼灭敌人。而且,这个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三支英军没有很好地配合。在时间上,柏高英出发过早,没有等待另外两支纵队同时行动。而且克林顿将军在离开纽约北上之前,曾要求霍将军增援部队,但霍将军当时正集中兵力攻占费城,无法派兵北上增援。

1777 年 6 月,柏高英首先自加拿大启程,7 月攻下了提康德罗加,然后

继续前进。但是队伍在抵达距哈得逊河 20 英里的地方时,遭到附近美军的袭击,行动受阻。结果英军经过三个星期才攻下爱德华要塞。但这时英军在供应上又出了问题,于是柏高英便派出军队到附近大肆劫掠。当地农民纷纷起来抵抗,弄得英军进退失据,狼狈不堪。圣·列格尔的队伍动身较迟,当进军到摩瓦克河附近时,遇到当地居民的袭击,被迫返回加拿大。

当柏高英队伍在爱德华要塞一带因供应不足而无计可施和圣·列格尔在摩瓦克河沿岸不断挨打的时候,克林顿才最后领兵出动。在他的队伍到达距离欧尔巴尼 60 英里的地方之前,柏高英部队已退到萨拉托加,尚未来得及安营扎寨,新英格兰的农民就个个手持武器从四面八方赶到,这时美军也开到这里,把英军团团围住。弹尽粮绝的英军已经无路可走,不得不在 1777

年 10 月 17 日放下武器,向美军投降。

法国的参战 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因为它是推动法国参加反英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而法国之参战,又是美国最后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法国参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以美国这样一个力量薄弱的国家,要想战胜英国这样一个世界头等海上强国,如果没有象法国这样一个强国的大力援助,是十分困难的。

美国在宣布独立后(1776 年 9 月),就派富兰克林和阿瑟·李赴法,目的在于争取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及与美国订立条约。1776 年 12 月抵达巴黎后,富兰克林便向法国军官们展开游说,在军官中引起共鸣,因为法国军官都迫不及待地想报七年战争之仇。但是富兰克林的成就不大,美军在战场上的初期失利,使得法国政府不相信美国的实力,不敢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也不敢与美国缔结条约。当时法国执行两面的外交政策:一方面秘密以金钱及武器援助美国,另一方面在英国面前表示严守中立。但是,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法国的态度。这次大捷表明美国人有力量打败英军,并迫使其投降。1778 年法国同意与美国签订两个条约,一个是友好商业条约,该条约承认美国,约定在商业上互助。另一个便是美法同盟条约,法国答应畀予美国以一切必要的援助,美国同意法国在西印度夺取领土。双方还约定:不与英国单独讲和,只有美国独立得到保证,方能放下武器。1778 年 6 月法国终于参战。西班牙也在法国的怂恿下参加反英战争,但是却比法国参战晚一年。最后,到 1780 年英国的另一个宿敌——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1780 年普鲁士与俄国成立武装中立同盟,以抵制英国对于中立国的侵犯。不久, 丹麦、瑞典及奥地利也加入了这个同盟。

这样,到 1780 年美英战争扩大为国际性的战争。对于法、西、荷等国来说,这是争夺商业殖民霸权的战争;对于英国来说,这是反革命的战争; 惟有对于美国来说是正义的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完全陷于孤立。

法、西、荷参战后,战争便从北美扩大到东印度、西印度及欧洲。英国到处受敌,英国海军在法、西、荷诸国海军的攻击下,丧失了海上优势,这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结局。

法国也直接援助北美:洛桑波伯爵率领的 6000 法军,台斯当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17 艘舰)及得·格拉塞率领的另一个法国舰队(28 艘舰)先后来到北美。法国舰队前来援助是对美国的大力支持,因为美国这时还没有建立海军,只有一些私掠船。

不过,法、西、荷等国参战后,并没有立即使北美战场改观。

光辉的胜利 在萨拉托加惨败后,英国统帅霍将军提出辞呈,由克林顿将军接任英国统帅。克林顿改变了战略,放弃了夺取哈得逊河流域的计划, 决定把军事行动的重心转移到美国南部,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北部从事消耗战。1778 年底以后,克林顿的军队进入佐治亚,占领了萨凡纳,然后北上侵入南卡罗来纳,1780 年 5 月攻陷了查理士顿。随后,克林顿命令康华里将军统帅 8000 人的军队继续从事南方战役,自己则率另一支军队到北方去增援驻守罗得艾兰纽波特的英军,因为法国远征军正在攻打这个港口。

康华里部队继续向北进军,在南卡罗来纳的坎姆登附近重创美军(1780 年 8 月 16 日)。但是当他进一步向前推进时,遇到了武装居民的奋力反抗。

1780 年 12 月,华盛顿派格林将军南下指挥南方战场的战事。格林是一位有魄力的军人,他采用迅速猛打和迅速后退的战术,沉重地打击了康华里,接连挨打的康华里的部队在 1781 年北上,很快侵入弗吉尼亚境内。格林并没有跟踪追击康华里,而是南下攻打查理士顿及萨凡纳,目的在于使南方的英军疲于奔命,无力驰援康华里。

这时,华盛顿亲自率军从北方赶到,在法军(其兵力为美军的两倍)的配合下,从陆海两面夹攻康华里,把他逼到约克镇附近。当时英军本想与英国舰队取得联系,但是被德·格拉斯指挥的法国舰队切断了这个联系。陷入重围并且失去外援的康华里部队被迫向美军投诚,这是 1781 年 10 月 19 日的事。

英军在约克镇的投降,标志了北美战场上的战争的结束。尽管英国此后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继续向法国和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这些军事行动一年左右以后也停止了。

在此期间,在美、法、西、英的外交人员之间,信件往来甚为频繁。这些信件表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已经不成问题,问题是如何确定美国疆界。西班牙希望把美国领土限制在大西洋沿岸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法国在制服了英国之后,也不希望美国强大。

美国派出的议和代表是富兰克林、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三个人。大陆会议在发给他们的训令中要求很低,只满足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这三位美方代表没有按照这个训令行事,也没有遵守美法同盟条约的规定, 他们单独与英国议和并且坚持要求扩大美国疆土。结果,英国承认以密西西比河作为美国的西部边界,以北纬 31 度作为南部边界。但是他们未能争取

到与英国港口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利。1783 年 9 月 3 日,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

了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