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7 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17 世纪在整个欧洲都发生了封建制度的危机。英国革命就是在这一危机的环境下爆发的;它本身也就是这一危机的一种最重要的反映。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在中世纪时在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万世一统的绝对观念,和以信仰为基础的原则。在政治上则是君权神授,统治与服从永不变易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但是这些思想原则,现在已发生动摇,理性主义的思想开始萌发滋长。英国革命开始后, 现实社会的封建君主专制土崩瓦解,那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信仰也就随之受到抨击。当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各色各样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在 1640 年至 1660 年之间,每天平均有 3 种出

版物出版,特别在 1642 年至 1649 年两次内战期间出版的最多。各种社会阶层和政治派别都纷纷提出自己的社会经济要求和解释,并制订出自己的理论体系。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以及后来的掘土派,都为自己的利益和观点而奔走呼号、互相斗争。1649 年英吉利共和国建立,以克伦威尔为首的代表中等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独立派垄断了政权,其余各政治派别分别遭到镇压。当克伦威尔的护国公军事专政制度建立后,为了钳制舆论,又恢复了书报检查制度,只有资产阶级、贵族的思想得以公开传播并继续发展,而平等派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和掘土派的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则受到扼杀,只能潜入于神秘的宗教形式中,以隐蔽的扭曲了的形式绵延流传。

1660 年君主制复辟后,君主专制的思想虽一度企图死灰复燃,然而它终究敌不过代表社会上具有强大力量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并已经过长期磨炼、锻造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1688 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挫败了专制势力的代表者,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度,这就为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提供了物质力量的保证,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锻炼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更臻完善成熟了。

资产阶级思想在下列几个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约翰·米尔顿(1608—1674 年) 出身于伦敦一个公证人家庭,年轻时受到人文主义教育。毕业于剑桥大学,爱好科学和诗歌。在革命爆发之前, 他已写了大量诗歌和政论文,把矛头指向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英国国教主教制。

1644 年,当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恢复已被革命废除的书报检查制,以钳制人民的思想和舆论时,米尔顿对此痛加抨击。他写了致议会的呼吁书《论出版自由》,要求出版自由,把一切门户都打开,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思想,并把他的想法带到阳光之下。他认为言论自由是维护建立在理智和正义基础上的共和制度的必要条件。他引证圣经,说“真理在圣经中被比作一泓泉水,如果不经常流动,就会干涸成一个传统与形式的泥淖。”他还说,“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米尔顿的这部著作,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资产阶级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都起了很大鼓舞作用。1905 年俄国革命时,它被译成俄文,作为抨击沙皇政府扼杀言论自由的武器。

1649 年底莱登大学的神学教授萨尔玛修写了《为国王查理一世辩护》的小册子,号召各国君主联合起来帮助英国恢复君主制度。英吉利共和国的领导人请米尔顿对这本著作加以驳斥,为此米尔顿写了他的最重要的政论作品之一《为英国人民声辩》,1651 年用拉丁文发表。米尔顿在文中坚持人民的主权应该高于国王的权利,当一个国王变为暴君时,人民即不能再对他负有效忠的责任。后来为了回答那些攻击此文的人,米尔顿又在 1654 年发表了第二篇《为英国人民声辩》。

1649 年米尔顿被任命为共和国拉丁文秘书,其职务是用拉丁文处理外交事务。但实际上他是共和国的最重要的思想家。1652 年米尔顿双目失明,但仍依靠助手,继续工作。

王朝复辟后,他的书被焚毁,并被逮捕,由于双目失明,才免于一死。以后,他停止政治活动,转而从事文学创作,用口授由女儿笔录的方式写了一些诗篇和悲剧,以《失乐园》最为著名。此诗 1667 年问世,内容取自旧约圣经中关于撒旦反抗上帝,被忠于上帝的天使击败,赶出天堂,堕入地狱的故事。诗中把上帝描绘成为一个暴君而撒旦则是爱好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人。诗的内容实际上反映了著者对复辟王党的愤慨之情,撒旦对上帝的反抗具有议会同国王斗争的色彩。

詹姆斯·哈林顿(1611 —1677 年) 出身于一个乡绅家庭,青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曾多次到国外旅行。他本人深受当时科学发展的影响,希望能通过历史研究找到现实的政治理论。他认为从历史上看,当政治权力和财产权相一致的时候,政府的统治就可能是稳固的,但是当这种平衡被破坏后,政府就只有靠武力才能建立起来,这样的政府不可能牢固。在英国,以前的政府是建立在国王、贵族、人民之间的平衡之上的,但是现在, 土地已从国王和贵族手里转到人民(哈林顿所谓的“人民”实际是指非贵族的有财产的人)手中,经济平衡被打破了,内战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内战必然使那些已掌握了经济权力的人也掌握政治权力。这一变革过程是无法逆转的,即使发生复辟也无法逆转。

哈林顿研究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培根的实证法,即对事实先进行收集、观察,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应用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检验这种理论是否正确。从这个角度去出发,哈林顿在研究政治时,先研究人类历史的事实经验,他说:“任何一个人,除非他是历史家或旅行家,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家。因为,只有当他知道什么必然会发生,什么可能会发生, 才能成为一个政治家。”

哈林顿的思想在一生中经过几次转变。1639 年他从国外旅行回国后,曾到查理一世的宫廷任职。1642 年内战爆发后,他依附于议会,但当第一次内战结束,查理一世作了俘虏后,他却又去当查理的侍从。后来战事再起,这一希望破灭。在共和国时期,哈林顿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成了共和主义者, 并写了《大洋共和国》(1656 年)一书。书中关于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相平衡的理论,对后世美国的托马斯·杰弗逊总统等产生了影响。

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 17 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贵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的广泛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专制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阔了道路。此后, 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18 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 19 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英国革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它对全欧洲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写道:“1648 年的革命和 1789 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