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一任总参谋长

1927 年 8 月 4 日南昌起义后,即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1932 年 10 月,刘怕承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任总谋长。 刘伯承,四川省开县人,1892 年出生,原名刘明昭。1911 年在万县参加反清学生军。

1912 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在熊克武部任职,参加讨袁,

1914 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 年在上海组织反日活动,同年回四川组织川东护国军讨袁,1916 年在丰都激战中右眼负伤,所属部队编入熊克武部,后任团长、旅长等职。1926 年 5 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名义,全面负责四川军事活动。同年 12 月发动泸州、顺庆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暂编第 15 军军长。1927 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参谋团参谋长。同年11 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 年回国,任中共中央长江同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参与指挥了第 4 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任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建国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冶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其主要著作有《刘伯承军事文选》、《刘伯承用兵录》,并有《合同战术》、

《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等大量译著。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 年 10 月 7 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