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

1946 年 3 月 1 日,在东北通化正式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朱瑞兼校长,吴溉之兼政治委员,常乾坤、白起任副校长,王弼、黄乃一、顾磊任副政治委员,蔡云翔任教育长,白平任政治部主任。1946 年 10 月任命帘乾坤为校长,马文为第一政治委员,王弼为第二政治委员。航校设政治部、校务处、训练处、供应处、学员大队等组织机构。全校共 631 人,1946 年,正当航校准备开始飞行训练时,国民党军队向东北大学进攻,国民党空军频繁轰炸通化机场,企图把新生的航校扼杀在摇篮里,为保存实力避免损失,1946 年 4 月下旬航校迁转到牡丹江市, 这里虽然是后方,但条件很差。日伪时期的机场,已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党的领导下,航校响亮地提出“敌人想叫我们趴在地下,我们一定要飞上天去” 的口号,边建边训,使航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很快开展起来,飞行训练取得了成功。

1949 年 5 月,该航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到 1949 年 7 月, 这所航校培养出一大批航空事业的领导骨干和航空技术干部。其中飞行员126 名,领航员 24 名,机务人员 322 名,各种技术干部 560 名,参谋人员 88 名。这些人员后来大部成为建设人民空军的骨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人,以及飞行团和大队的领导干部,不少人是这所航校初期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人们亲切地称呼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航校为“东北老航校”。它是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 12 所航空学校。到 1953 年底,空军航校共培训

出飞行人员 5945 名,机务人员 2.4 万余名,军事干部 396 名,政治干部 690

名,后勤干部 310 名,为一批又一批地组建航空兵部队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