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勃罗留波夫

在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下,19 世纪 50 年代,俄国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他就是才华出众、英年早逝的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杜勃罗留波夫生于下诺夫哥罗德(今高尔基市)的一个牧师家庭,1853 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学历史哲学,大学期间受赫尔岑、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著作的影响, 形成了革命民主主义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开始写作抨击专制制度的政治讽刺诗和文学论文。1857 年大学毕业后他即参加《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 主持评论栏和讽刺栏,对专制制度和自由主义报刊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嘲笑。因工作紧张,不幸年仅 25 岁便患严重肺病去世。

杜勃罗留波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改革运动空前高涨的 19 世纪 50 年代。他的全部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学批评活动,都指向反对沙皇专制农奴制和促进人民革命事业这一中心目标。他在短短几年内,便写出了数十篇高质量的美学和哲学论文,坚持和发展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开创的现实主义战斗传统和唯物主义美学原则。其突出贡献是强调以“现实的批评”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并以作品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为根据”来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现象,解释作家创作的客观现实意义和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他的最著名的文学论文,是评论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屠格涅夫作品的下列三篇文章:

《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1859)根据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作品中所描写的贵族“多余人”形象,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产生“多余人”的社会条件及“多余人”的寄生性质和蜕化过程,指出只有跟奥勃洛莫夫性格作斗争,才能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1860)以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卡杰琳娜追求个人自由幸福的生活悲剧为基点,指出卡杰琳娜所生活的那个野蛮停滞、冷酷虚伪的小市镇,正是“黑暗王国”—— 沙俄专制社会的缩影,而对它“发出激烈挑战”和“誓死抗议”的卡杰琳娜则是这个“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标志着俄国人民已开始觉醒和起来进行斗争。

《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1860)是对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前夜》的精采评论,也可视作是杜勃罗留波夫文学论文的代表作。文章在批判贵族自由主义者消极无为和阐述平民知识份子种种“新人”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俄国已处在革命的“前夜”,而且必然要出现“俄国的英沙罗夫”。他不是反异族奴役的保加利亚英雄,而是反沙皇专制农奴制的俄国的新型革命家。文章获得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们的一致赞扬,但却引起了屠格涅夫及贵族资产

①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 2 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860 页。

阶级自由派作家的一片抗议。结果导致《现代人》杂志公开决裂。

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热情澎湃。曾被人跟车尔尼雪夫斯基并誉为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