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学

  1. 日本文学

日本是亚非国家中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19 世纪中叶以前,它处于腐败的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之下,对外无力抵御西方列强的胁迫,一再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内无法控制藩阀割据势力,广大农民和封建领主的矛盾更加激化,起义越来越频繁。在空前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形势下,日本统治者于 1868 年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即明治维新,结束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近代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19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是它的形成阶段。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文明开化”措施,西方的思想、文化得以迅速传播,为新文学的产生做了大量启蒙工作。70 年代起,西方小说不断被翻译进来,著名的如笛福的

《鲁敏(滨)孙全传》(1872)、《伊索寓言》(1873)、汤马斯·摩尔的

《良政府谈》(即《乌托邦》,1882)、大仲马的《自由之凯歌》(《夺取巴士底狱》的前半部分,1882)、席勒的《哲尔自由谭》(即《威廉·退尔》, 1882)、莎士比亚的《人肉质入裁判》(即《威尼斯商人》,1883)、《该撒奇谈自由太刀余波锐锋》(即《该撒大将》,1884),以及凡尔纳、雨果、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

80 年代日本曾有过一次全国性的自由民权运动,为了鼓吹民权运动,近代文学开始勃兴。在此前后,出现了很多政治小说。如户田钦堂的《民权演义情海波澜》(1880)、武田交来的《冠松真土夜暴动》(1880)、杂贺柳香的《席旗群马嘶》(1881)、矢野龙溪的《经国美谈》(1883)和东海散士的《佳人之奇遇》(1885)等。这些政治小说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思想,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新声。

但是,政治小说并没有产生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在艺术上还未摆脱旧文学的束缚,它的价值主要在思想方面鼓吹民主、自由,是民权运动的宣传工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日本新文学的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坪内逍遥(1859—1935)。他在 1885 年发表《小说神髓》一书,反对游戏文章和道德功利观念,认为“小说在于忠实地描写社会的情况和人们的心理活动”, 主张“小说的主脑在于人情,世态风俗次之”,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现实主义的方法,为新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他还按照自己提出的理论来进行创作,写出了小说《当代学生性格》(一译《当世书生气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日本近代文学奠基作品的,则是二叶亭四迷(1864—1909)于 1887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浮云》。这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用清新流畅的口语写成的白话小说,描写一个贫困的知识青年,想靠正直做人和勤奋工作得到幸福,但终于为社会所排挤;反映了日本知识分子在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之后的处境,和迷惘、苦闷、愤懑的心理状态。作品对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描写,对社会的深刻揭露,使它成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