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欧洲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流和特征

  1.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830 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政权。1832 年英国进行了压制土地贵族的议会改革,国家统治权力牢牢落入了工业资产阶级手中。在英、法的带动下,这时期的德、俄、意等国,尽管还保留着封建专制政体,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得到迅速发展, 到 19 世纪 70 年代也先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巨大的提高。以细胞学、能量转化学和生物进化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革命性飞跃。以电力、化工、机械为重点的工业技术的长足进步,使社会生产从农业经验组合转向了按几何方式增长的工业技术组合。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也日益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金钱至上、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固有本质,加深了大资产阶级跟中小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因此,在意识形态上,这时期,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尊重客观的机械唯物论、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和以圣西门等为代表的宣传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也十分盛行。而在阶级关系上,除封建阶级还在继续挣扎,中小资产阶级已经在进行反抗外,为争夺统治权而斗争的工人阶级也正式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并在 20—40 年代接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革命运动。在工人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于1848 年赫然问世;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第一国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倡导

下,也于 1861 年宣告成立。到 1871 年,巴黎人民以武装推翻了丧权辱国的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既反对大资产阶级专政,又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作家们,便不得不抛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热情呐喊,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并用对社会生活的真切描写和深刻批判,来引起人们对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和期望社会、人性的改良。于是,一种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入揭发批判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便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并代替浪漫主义而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这种文学因表现了鲜明的社会批判倾向,后来便按高尔基的提法称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