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演示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准备好各种图例与直观教具。

  2. 演示时,教师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演示的对象,尽可能地让其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对象。如果有条件,演示时,尽量让学生能看到,又能听到、嗅到或摸到,效果就会更好。当然,这要从所演示的对象的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出发,在有的情况下,只需要学生用一种感官去参与知觉活动就行了。

  3.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的东西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不要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细枝末节上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观察什么,注意什么,同时应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必须进行观察的事物上去,抓住最本质的问题。

  4.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被演示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活动的情况。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深刻完整的印象。

  5. 教师要注意演示适时。应当在使用时才展出直观教具,不要过早地把教具拿出来,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新颖感,降低兴趣。教具用过后,应当及时收起来,每堂课演示的教具也不宜过多。

  6. 教师还要适当配合讲解或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并作出一个明确的

结论来,以总结出规律性知识。

演示法在各种教学中都可广泛地应用,演示的材料和方式也多种多样。这种方法通常是作为教学中辅助的方法,配合讲授法、谈话法等进行。

在教学中,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外语等学科,经常用图画、图表、地图等图片(有的画在黑板上或纸上,有的运用投影仪或幻灯)来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的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系统完善所学的知识。有时, 这些学科还运用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等等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性,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思考。比如:语文、外语学科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也常用放录音来演示让学生听,练习说读;有的教师讲鲁迅《琐忆》和孙犁的《荷花淀》,讲前让学生看这两课的录像剧,先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然后让其回答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演示也可以采甩新颖的小品表演方式。比如,外语课讲《皇帝的新装》,先让学生表演独幕小品剧,待观看后,教师再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分析讲解;语文课指导作文时,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紧密结合,有的老师也采用新颖的小品表演方式,根据作文内容要求,先找两个学生表演独幕小品哑剧,让班里学生观看后,口述小品内容,然后再写。由于这种小品演示方式别致,兴趣性强,学生都爱争着口述其内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演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应用图片来演示外,还常用幻灯、教学电影来演示。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用实验演示更多,实验在这些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实验可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并能引起学习兴趣,使学得的知识易于巩固。

但是,演示法也有不足之处,它侧重获得感性知识材料,掌握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对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对事物的本质东西,就难以直接得到。因此,各科进行教学时,不能只用演示法,通常把它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方法, 配合讲授法,谈话法等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认识,掌握规律,系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的演示还需配置一些教具、设备,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经费才能解决。因此,各科应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还需根据本校的经济条件和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