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与内地:谁赚谁的钱?

在上述背景下,内地与特区之间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内地说特区利用优惠政策赚了它们的钱,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地区,支持着 1/6 的中央财政, 认为如果自己有同样的政策,要比深圳快得多。

深圳人是决不承认自己赚了内地的钱的。有人甚至计算出,内地向深圳汇去的人民币,要少于深圳向内地汇出的人民币,因此,不是深圳赚了内地的钱,而是内地赚了深圳的钱。的确,从人民币的流动来说,在 1984 年是这

个事实,那年从深圳向内地净流出 8 亿人民币。如果是从深圳向内地汇款, 要经过深圳的邮局回流到深圳的银行,货币仍然在深圳,没有流出。所谓“净流出”只能理解为,在深圳打工的人,把人民币带在身上回到了内地,或者是在深圳放在家里,没有存入银行。这样的钱 1 年之中有 8 亿人民币,不能说少,中央银行的深圳的分行,的确发放了大量的人民币,当时深圳几乎看不到旧钞,都是新发行的钞票。1984 年广东甚至发行了面值 100 元的大额钞票,没有几天,中央下令收回,理由是反对通货膨胀。深圳,的确是通货膨胀的发源地之一,不仅因为特区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程度高,也是因为人民币实际上在特区贬值了一倍,故需要更多的货币。

深圳发行大量人民币流向内地,是由于深圳向内地采购物资,购买出口商品,内地在深圳的公司汇回利润,民工向家乡汇款造成的;其数量超过了内地向深圳的投资和进口所汇去的人民币。但是,不能以此认定内地赚了深圳的钱,从深圳向内地汇去大量人民币,从个人来看是赚了钱,从宏观上看, 是特区向内地转移了通货膨胀。更为严重的是,从内地向深圳的人民币汇款虽然少,但是内地的外汇券和外汇,却是大量流向特区,购买进口商品,远远超过了深圳向内地汇去的外汇券和外汇。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外汇比人民币更能代表一般财富。因此、经济特区在发展初期,利用优惠政策赚了内地的钱,特别是外汇,这是一个实证性的正确判断。

做为价值判断,是否肯定特区的优惠政策,是另一个问题。但无可否认, 在对外开放初期,特区利用优惠政策首先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