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兑本位制:双重标准的汇率制度
金本位可以在完全的市场调节下维持经济和汇率的稳定,当然是十分优越的。但是,它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就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黄金本身,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而黄金天然是货币。就是说,没有谁一定要把黄金做为货币材料,黄金是因为它的启然性质,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成为货币的。其实,黄金作为电线或者装饰品可能是优越的,但是作为货币材料,未必优越。黄金适于做货币的自然性质,无非是:价值高,易于分割, 易于保管。实际上,黄金并不易于分割,与金币并存的,有大量辅助货币。黄金的保管费非常高。特别是,黄金分布十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非和俄罗斯;更为致命的是,黄金的生产根本跟不上世界贸易的增长。
金本位的存在,与其说是资本主义历史上一个黄金时期,不如说是一个逻辑起点,用它分析市场经济的逻辑,恐怕更有价值。有人甚至怀疑历史上是否真正有过纯粹的金本位。总之,金本位只存在一个不长的时期。一遇战争和经济危机,各国就纷纷禁止黄金出口,停止纸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金本位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演变为金块本位制——黄金基本上下能自由兑换和自由进出口,只有大量兑换——以“金块”为单位时, 才可以兑换。实际上,在一般交换中,黄金与纸币已经脱钩。
另一种更有意义的货币制度,是金汇兑本位制。就是规定一种重要的货币为本位货币,与黄金挂钩,规定含金量,并维持自由兑换;其他各国的货币,与本位币挂钩。这种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制度,实行了 25 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