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的“双重运动”

明了我国物价的“双重运动”性质,对分析汇率走势极为关键。1994 年出现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国内物价上升 20%,即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了 20%甚至更大,但是名义汇率却不贬值。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是大幅度上升。

人所共知,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利率。我国 1994 年通货膨胀率是 20%,名义利率是 11%,实际利率是负数(-9%)。汇率也是一样, 名义汇率不变,实际汇率要看中国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对比。中国通货膨胀率是 20%,美国是 3%,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了 17%。

这种趋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人民币远期汇率必定是“贴水”,即相对于美元贬值。但是,估计后两年并非如此,和 1994 年一样将是“稳中趋升”。

关键就在于中国物价的双重运动。 1994—1995 年甚至 1996 年,我国只要不发生新的大规模的需求膨胀,生产资料价格相对平稳,那么就不会对出口收购价格的上升形成压力,也就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的压力。因为我国的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制成品出口已经占 85%以上,虽然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受工资上升的影响,但是需求膨胀受到了抑制以后,制成品的出口收购价格应是平稳的。真正上升的是居民生活费用的部分

——房租、水、电、煤气、交通、教育、医疗费用,这一部分价格上升,对

于出口成本没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农产品特别是棉花价格的上升,才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这种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进口原材料、出口退税等财政手段解决,不能使用汇率这种影响经济总量的价格杠杆。

因此,用中国物价的双重运动来解释 1994—1996 年发生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差距,解释为什么国内物价上升不带来出口的压力和汇率贬值,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