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驻京公使哈豪森上帝国首相柏特曼何尔味公文 甲 39 号

北京 1912 年 2 月 3 日(2 月 18 日呈阅)

当去年夏李英日续订同盟时,它在东亚的各界英国人中引起了强大的不快。他们感觉,尽管该条约给予英国后援,但是英国东亚问题上的行动自由将过分依赖它的盟友日本,且不得不同意日本的政策,而这种政策并不总是和它的利益一致。

集中於扬子流域及华南英国利益范围,首先并最直接地受中国革命的影响。当袁世凯於十一月中来京的时候,虽然当时政府军队在汉口汉阳获得了胜利,但英国仍退出对北京政府的支持。上海英商的压力和恐惧商业利益受到威胁的心理战胜了。人们要和方兴华南人友好相处。一个使北京能利用其军事胜利的支持是否足以阻止上海的占领及南京的陷落姑置勿论,在十九条宪法已经授人以柄,并且广大范围地接受改革者的愿望之后,是否不致发生剧变,尚属疑问。实际上,就在北京,问题已经不复是一个保存人朝代的问题,而是现行帝制政体的现代化问体。从上海方面制造出来的英国政策鼓吹和平,和平即告成功。英国的调停首先停止了扬子江上的继续战争, 且如果有人指摘袁世凯首鼠两端,那末,从那时起看出来,人国运已经告终,问题只在能为他们挽救可以挽救的东西。他作了这个尝试。据我看来, 英国政策是反的,所以它也就是赞成民党的。英国对共和政体原本绝不赞同,但是它深信排运动无法遏止,所以比较好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将腐败的及真正阻碍进步的满洲政权扫掉。

日本的势力分布在全中国,在台湾对岸的港口和东北,商业方面主要在扬子江沿岸。从中国变动开始以来,日本要出来干涉之说甚嚣尘上。日本某些阶层拟运用压力要求干涉并非不可能。由於中国不靖,日本商务受到最严重的损失。切身的利害关系指示著作为中国东亚强邻的日本应在正进行组织的新中国中保证有相当的势力;如果它采取观望的态度,那就真正地奇怪了。显然,英国已经对日本施行了适度的压力。日本因财力薄弱感觉到单独行动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过根成疑问的就是日本是否肯把像目前这样一个扩大和巩固它的亚洲大陆上地位的机会终於错过。当与中国本部仅属同床异梦的蒙古西藏等藩属的命运在中国各行省团结问题前已退处次要地位时,日本的 大陆利益干涉到各行省的存在。但是,在这里它触及欧洲列强,包括英美的利益。加上在英国的对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据扬子江方面最近消息,日人正力图贷款予革命党政府[以中国扬子江商船队及铁路一条作为抵押]来增强其商业地位。但是,日本在大陆上权 力的扩充不仅威胁英国的商业利益而且也威胁其东亚政治权力地位。在这里埋伏著日矛盾的一个萌芽。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而更为显著。它们将指示英国使它的中国政策要比目前格外地从欧洲观点上来安排,它们也能使它感觉与德国接近是希望的。但是,只要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哈豪森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文涉史料选译,第 3 卷,页 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