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定势

在美国一所大学里,一位教授开课前向大家介绍了一位客人:“这位是汉斯·史密特先生,世界著名的化学家。”然后,史密特先生用德语向学生讲话,声称他正在研究一种新发现的物质性能,特别感兴趣是这种物质的扩散非常快,以至于人们刚刚嗅到它的气味,它就立即消失了。接着他从皮包里拿出一个装有液体的小玻璃管说:“我一打开试管,其中的物质会立即蒸发出来,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你们很容易嗅到。我要求大家一闻到气味, 就立即举手。”他取出码表,打开小玻璃管,随后学生一个接一个,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全都举了手。史密特满意地离开了教室。

事后,心理学家向学生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史密特并非化学专家,而是德语课程的一位普通教师,所谓具有强烈刺鼻气味的物质,也只不过是根本没有什么气味的蒸馏水而已。

这个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宣传者的威信,对改变民众的心理倾向的重大影响。这一实验成果已经引用到现实社会,并被许多精明的企业家所应用。他们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无须说服每一个顾客都接受说服而争购其产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只要通过媒体宣传加以影响,即可获得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任。这就是“三角定势”。

“三角定势”可由以下图解得知:

由上面三图可知,所谓“三角”,即宣传者、消费者、生产者。图中表明在宣传行为发生时,消费者对宣传者,宣传者对生产者(或产品)的态度趋向。加号和减号分别表示肯定定势、否定定势。如果消费者对宣传者信赖, 即有肯定定势,而宣传者又宣传生产者(产品)好,则消费者就会产生接受心理倾向,也认为生产者(产品)好,即产生肯定的定势(图一)。如果消费者信赖宣传者,宣传者宣传生产者(产品)不好,消费者即可对生产者(产品)产生否定的定势。(图二)。如果消费者不信赖宣传者,即使宣传者宣传生产者(产品)好,消费者对生产者(产品)也不会产生肯定的定势,而只能产生否定的定势(图三)。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如果推荐的人是个穿白衣的医生,由他所介绍的药品就较能被消费者信赖。如果推荐人是个著名的药学家或药剂师,获得信赖的程度就更大,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更快,相互转告而进一步扩散的面也更广。

企业要出色地完成产品的销售任务,就要设法使生产者、宣传者、消费者三者发生相互作用,并力求在具有特定心理倾向(定势)的顾客那里,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但实际结果如何,有赖于宣传者(推销人员或名流、专家)本身的可信度。其间的规律,已为社会心理学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以及广告心理学所验证。

对产品的推销,人们有一个难以改变的行销习惯,即“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是,从经营角度来看,企业自我炫耀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三角定势”的要点是利用名流、专家的公信力,通过人们信赖的媒体,来实现消费者对产品信赖的定势目的。

1979 年,天津墨水厂推出一种适合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用的高级书画墨汁。为了加强宣传这一新产品,这个厂运用“三角定势”之策,邀请了北京、天津两市 30 位著名的书画家当场挥毫试墨。书画家们使用这种书画墨汁,无论是狂草还是正楷,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人物,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

运用自如,运笔流畅,墨色纯正,不皱纸张,宜于表贴,不渗墨迹,效果良好,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场,博佐先生画了一幅国画“松”,画间题词是“此墨可随心所欲,果良品也。”王学仲先生画了一幅“海南景色”, 题词“昔游诸名山携文房四宝,负重登山甚艰,今春游海南岛,但携秃笔二支,鸵乌墨汁一瓶,乃得穷于跻攀挥瀚亦随意之所适,江山助我以形胜,鸵鸟又助之捷便。”著名书法家陈叔亢篆书曰:“墨汁号鸵鸟,香精色亦好, 画坛推佳品,画家称珍宝。”

这些称赞,对这家工厂产生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之后,厂方把书画家们用墨汁书画的作品汇集成册,精制了一本题为《墨华》的书画集,供消费者欣赏,了解墨汁的性能。凡购买十瓶书画墨汁,即可获赠一册《墨华》。由于书画名家的鉴定和推荐,使这种书画墨汁顿时闻名遇迩,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但如此,鸵鸟牌书画墨汁宣传的成功,连带地使整个鸵鸟牌系列产品提高了声誉,销售量大大地增加。

“三角定势”生产者的产品优劣是定势成败的前提,宣传者的威信高低是定势成败的关键,两者有机配合就能有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