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

掐指一算,便知分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古典小说中这些描写军事智囊的妙语,虽然带有几分神话色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决胜之策, 在于运筹:高敌之着,以计为先。市场竞争中充满着未知数,也会暴露出许多已知数。经营者的判断艺术,就是通过已知求未知;指挥官的欺敌方略, 在于示形虚数,深隐实数。

《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就是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经历百战都不会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负的机会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作战一定失败。孙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指挥官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了解与战争胜负的关联,从而揭示了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决策这一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推崇,而且它作为一种谋略原则,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事实上已成为许多企业家经营企业的座右铭,更是经营决策的信条。

在企业竞争中,何为彼?何为己?所谓的彼,包括企业经营环境的各种要素,和企业内部向外发出的种种信息,在各方面所引起的反应。前者如竞争对手的各种资料,以及与竞争相关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市场、行销渠道等情况;后者如广告和行销活动所引起的反应。所谓已,主要指企业自身的实力和企业内部在执行经营决策、组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信息。企业实力包括企业产品的优缺点、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现有资源和可获资源的总量,企业管理水准、经营能力、组织效率等。

在现代管理中,知彼知己指了解和控制。外部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两种不同流向的信息组成:一种是资讯,即所谓的情报,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各种要素。这种信息流通是外部向内流,它对于企业确立经营目标, 制定经营计划具有长期的意义。一种是企业的通讯信息,即从企业流向外部的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如广告及行销活动等。这种信息虽然是由企业控制发出的,但是为了有效地制定经营策略,设定经营目标,安排经营计划,必须了解这些信息在各个方面所引起的反应,即掌握回馈信息,这是知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是指资讯传入企业后,与内部产生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共同流向企业管理者的过程。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不仅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上级与下级之间垂直流动,而且在各部门之间平行流动,控制企业的信息流,是知己的重要工作。

揭喧在《兵经百篇》(知篇)告诉我们,“知兵”不能凭藉“臆测”、“识悟”,他认为应该从“通”、“谋”、“侦”、“乡”四方面着手,才是实际可行的。以现代商战来说,这“四知”就是:

(一)通:知道对手的策略,就知道如何破坏其计谋。

(二)谋:知道竞争对手的虚实,就知道如何乘机。

(三)侦:知道竞争对手的动静出没,就知道如何乘机。

(四)乡:知道通路远近险易,就知道如何行动。

经营者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经营者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竞争对手的情

况和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因而构成判断, 下定决心,作出计划。制订企业经营方针和计划,要知彼知己,未战先算。只有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制订出正确的方针和计划。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知彼知己在不同范畴、不同条件下,彼和己的具体对象和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就企业经营竞争而言,在制定经营计划时, 企业为主体,外部环境为客体,彼与己从企业的内和外划分;在与竞争对手较量的过程中,我为己,对手则为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管理者自身为主体,上级、下级、同级均为客体,这时的己是我,彼则是他人。制订经营计划、设立经营目标、安排生产计划时,对于彼和己,应该区别不同范畴、不同条件下的具体对象和具体内容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片面而周全。

知彼知已,也就是现代企业所做的环境评估与环境分析,是策略规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企业的高层主管以及他们的规划参谋人员,必须要时时注意到产业中的动态,以了解环境中潜在的机会和威胁。经理人员必须搜集环境资料,以决定环境中哪些因素会给企业当前的目标和策略带来威胁,以及决定环境中有哪些机会,会使企业能借着调整策略,来更完美地制定企业的目标。

日本向美国出口机械产品,就是典型的知彼知己而获胜的例子。美国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曾作了一项法律规定:当美国政府采购人员发出采购招标后,收到的美国制造商的商品报价单,则此价在法律上得到承认; 收到外国公司的报价单,一律无条件地提高 50%,以此增加美国政府采购人员选择本国产品的机会。在美国法律中,“本国商品”的定义是指“一件商品,美国制造的零件所含的价值,必须在这一商品总价值的一半以上。”日本公司马上做出了非常妙的一着:生产一种具有 20 种零件的商品,他们在本

国生产 19 件,缺少的那一件在美国市场上购买最贵的,然后运回日本装配, 再送到美国销售。这样,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国的零件和劳力;另一方面,那“一”个美国零件,因为贵,则又在这个商品的价值比率上占一半以上,从而在美国法律定义上,这个商品可以作为美国国内的商品,而直接和美国公司竞争。这样,日本公司的产品就攻进了美国市场。

先算多算

多算是周密的计划;少算是疏漏的计划。胜负是敌我双方优劣对比,有神化的战功,无侥幸胜败。

《孙子兵法》(计篇)中曾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吾以此观之,知胜岁矣!”孙武的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定计、用计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先算、多算

所谓先算、多算,就是作决策一定要事先周密思考,深谋远虑。对竞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各种估计,好的、不好的等等,都要考虑到,并分别提出几种不同的决策。

二、得算要多

算就是筹划的意思,指胜利的条件。得算多,要求控制较多的得胜条件, 以我之优势对敌之劣势,决策时打有把握之仗,不孤注一掷,不感情用事。

三、六十算以上为多算

一个善于决策的人,不是对事情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去决策。决策总

是带有一定事实上风险的。事情都清楚了才去决策,算不上决策,这样的“决策”谁都能做。要知道,条件完全具备之际,往往是最佳机会消失之时,一味追求完善,就会坐失良机。古人说:“六十算以上为多算,六十算以下为少算。”因此,有六成以上的把握,就应当敢于决策,应该有信心去行动, 从某些意义讲,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风险大,成功了,得到的利益也越大。利益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补偿,一点风险都不敢冒的决策, 绝不能算为高明的、卓有成效的决策。当然,不经任何“算计”的冒险是不值得提倡的。

企业经营者必须密切注意敌我之间形势发展,不断修订自己的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要分析企业在物力上、财力上、创意上、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资源,以决定企业的重要长处何在并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及应付外界环境所带来的威胁。

企业经营者需要一份检查表或一个观念架构,列举出各种层面和因素, 才能进行策略优劣势的评估。一份完整的评估表可能要包括几千个项目,葛立克在《企业决策与策略规划》一书中,归纳出一些重要的因素:

一、行销方面

(一)竞争结构与市场占有率:企业在其总市场或各重要子市场中已有多少市场占有率?

(二)行销研究系统的效率与效能。

(三)产品组合:产品和劳务的品质。

(四)产品(劳务)线:产品线的完整性、新产品的领导地位、主要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五)行销通路的效率及效能、地理涵盖的广狭(包括国际市场)。

(六)定价策略。

(七)推销员的效率与效能:与重要客户的关系、订单来源是否过分集中?

(八)广告的效果:广告是否建立了企业的产品及品牌印象?是否建立了顾客的忠诚?

(九)促销与包装的效率与效能。

(十)售后服务的效率与效能。

(十一)行销政策评估的效率与效能。二、生产与作业方面

(一)原料成本。

(二)原料来源(是否不虞匮乏?)

(三)宏观控制制度的效率与效能。

(四)设备的效率及效能:生产力如何?在目前的市场要求情况下,机器设备是否过度使用或有部分闲置的现象?

(五)生产程序的一贯化作业程度。

(六)管理情报系统的效率与效能。

(七)生产设备与办公设备使用的效率与效能。

(八)工厂与办公室的地理位置。

(九)作业程序的效率与效能:生产设计、制程排定、产出及品质管制。

(十)与竞争者生产总成本的比较。

(十一)研究发展部门的效率与效能:包括基本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十二)专利权或其他类似法律上对产品、生产过程等的保障。三、财务与会计方面

(一)由于股价或股利政策所造成资金成本的高低。

(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的程度,以及继续吸收资金的潜能。

(三)与企业主或股东的关系。

(四)税务上是否享有优惠。

(五)是否由于所需资金过巨,限制了其他厂商进入本产业。

(六)财务计划的效率与效能、资本预算的程序。

(七)会计制度在成本、预算、决算、利润策划等方面的效率与效能。四、人事与管理方面

(一)员工与管理人员的素质。

(二)相对的劳工成本。

(三)与工会的关系。

(四)人事政策的效率与效能:用人、评估、升迁、训练、待遇与福利。

(五)企业的地位与印象。

(六)组织结构与组织气候的效能。

(七)在产业中,本企业的相对规模。

(八)策略规划体系。

(九)企业过去达成目标与否的记录:一致性如何?比起其他相似的企业如何?

(十)对政府及管制机构的影响力大小。

(十一)高层主管在各功能性领域中的经验:是否训练了接班人?高层主管之间的团队合作情形如何?

以上是从公司内外资源作优劣势评估,另外还须就计划方案的优劣势提出问题进行验证,以下列举的问题可供参考:

一、本项策略是否配合环境情势?

(一)你的策略,是否能配合贵公司所处的环境?

(二)你的策略,是否能为贵公司主要构成成员所接受?

(三)请问你是否确实已对你的竞争同业的情况,作过诚挚而正确的评估?你有没有轻敌,对竞争同业的评估偏低?

(四)你的策略,是否可能使你的地位沦于脆弱,受到某一位主要客户的摆布?

(五)你是否步入了“为计划而计划”的陷阱?

(六)你的策略,是否步某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后尘?

(七)你的策略,是否专为针对某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八)你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及未来)是否够大,足以维系有力地位, 且仍能产生满意的利润?

(九)假如你的策略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请问是否可能受到公司法、公平交易法的影响,而遭受有关单位的制裁?

(十)你的策略是否合法?

二、本项策略是否能配合你的内部政策?是否能配合贵公司的管理风格

(企业文化)?是否能配合经营哲学?是否能配合各项作业程序?

(一)你的策略,是否贵公司所有有关人员认同和了解?

(二)你的策略,是否能配合贵公司的内在优势、目标和政策?

(三)你的策略,倘经分解为若干次级策略,则各项次级策略间是否存在适当的相互关联?

(四)你的策略,有无与公司其他策略相互冲突的地方?

(五)你的策略,是否确能利用贵公司的优势?是否确能避免贵公司的重大弱点?

(六)贵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与你的策略能够配合?

(七)你的策略,是否能配合贵公司高层管理者及其他主要人员的价值? 三、就贵公司的资源而言,本项策略是否恰当?

(一)贵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或是否能取得所需的资金,以便你的策略得以圆满执行?

(二)贵公司将资金分配于本项策略后,请问对贵公司的财务将产生什么影响?有些别的什么计划,可能因本项策略的执行而无法获得所需经费? 本项策略的资金、财务策略方面是否能获接受?

(三)你的策略,是否能配合贵公司工厂的现有产能和未来产能?

(四)为执行本项策略,有关主管人员是否均已有承诺? 四、本项策略执行的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程度内?

(一)你的策略,是否已作过必要的风险分析?例如投资报酬率、感受性分析及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愿等?

(二)你的策略,其风险程度是否能与潜在利润的高低平衡?是否能与贵公司的资源和未来远景配合?

(三)你的策略,是否使贵公司的资金冻结得太多?是否使贵公司管理阶层束缚得太甚?

(四)在未来潜在的环境变动情势下,你的策略执行时的投资回收时间, 是否能为贵公司接受?

(五)你的策略,是否与贵公司目前的产品及市场差距太远?

五、本项策略是否配合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是否配合贵公司的市场优势及市场吸引力的情势?

(一)在贵公司的市场优势及市场吸引力巨阵中,本项策略对于目前及未来的地位是否适当?

(二)本项策略,是否能配合有关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

(三)执行本项策略,是否有对产品及市场的改变过于剧烈的情势?

(四)你的策略,是否研制一项新产品,供应一个新市场?如果是,那么请问你有没有对该项策略的执行所需的条件,做过审慎的衡量?

(五)你的策略,是否配合某项市场的利益,为其他公司所未曾接触? 这项利益能否维持足够的时间,使贵公司得以收回资金且有适当的盈余?

六、本项策略的执行时机是否恰当?

就市场情况及竞争情势而言,本项策略的执行时机是否恰当? 七、关于本项策略,是否尚有其他应予考虑的重要事项?

(一)大体而言,本项策略的执行,是否能兼有效率及效果?

(二)有哪些因素影响本项策略的成功,对那些主要影响因素,你是否做过适当的评估?

(三)你的策略,是以某些假设为基础,那些假设是否符合实际?

(四)本项策略是否做过必要的验证?例如以过去的趋势、当前的趋势及未来的可能趋势为标准,将本项策略做一验证?

(五)除上述各项问题外,本项策略的评估还有别的什么应考虑的问题? 被视为现代决策科学的代表人物赛蒙认为:“决策包含了三个主要涵义:

决策机会的寻找,可行行为方案的发现,从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的活动。” 而决策者“就是在实行选择的那一刻,能通过十字路口,选择一条他应走的路的人。”

世界航运巨子包玉刚出生于浙江省宁波,他于 1949 年初到达香港,他父亲包光龙希望他从事房地产生意,但包玉刚认为,房子只能收租金,而且容易被人夺去。反之,船务是经济、政治的奇异的混合体,是可动产。他说: “船务是世界性的业务,资产可以移动,随时可以移到世界各地去。而且, 船务牵涉范围甚广,财务、科技、保险、经济、政治、贸易,几乎无所不包, 是一项重大的挑战。”经过多方评估,1955 年 37 岁时,他毅然决定转营航运业,由一条旧货船“金安号”起家,到了 1975 年,他已是世界船王之首。

在竞争中算在人先,常能占据主动,因此作为经营管理者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各种估计,有利的、不利的,都应考虑到,并分别提出几种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随时保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