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利而动

企业经营者每天都要面对竞争,无不各尽所能,一方面注意竞争对手的行动,一方面做好各种准备,企业发挥本身优点,在竞争市场上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或是赚取足够的利润。

企业经营者为“利润”而全力以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企业获利也要讲求策略和技巧,才不至于血本无归。

《孙子兵法》(九变篇)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说,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害。这里,孙武是主张在利思害,在害思利,趋利避害,胜利地指导战争。

何守法著的《投笔肤谈》提出:“是以善用兵者,违其灾而乘其利。” 即是说,善于用兵的人,避开不利的条件,利用有利的条件。揭暄《兵经百篇》(利篇)也说:“行兵用智,须相其利。”对企业经营策略的选择也是这样,必须先有衡量和评价标准,再按标准进行选择。借鉴《孙子兵法》管理企业,衡量企业经营战略优势,评价执行计划成败的标准是什么?是“利”, 是企业经营战略中反映出来的未来利益,是计划实施后可望获取的经济效益。

孙武也是讲利的。《孙子兵法》中讲的利是两种情况,一是敌我交战中利害的利,一是军需、运输耗资得失的利。前者如《九地篇》中说:“用兵者,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中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这些话表明同一意思,用兵打仗有利于我则与之交战,不利于我则不交战。后者如(作战篇)中说的:“日费千金,举十万师”、“兵贵胜,不贵久”,就有着利害得失的问题。孙武讲的利害得失,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就是经济效益问题,是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关系问题。

孙武讲的:“因利而动,因得而用”、“有利则动,无利则止”、“非见利不起失”、“非得其利不用其计”等思想,也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行动准则之一。以尽可能得“利”作为经营决策的一个目标,突出“利”,强调“得”,讲求经济效益。

在竞争中,要进行经营决策,同样也必须考虑到利与害、得与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最优方案,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赛蒙认为,只有满意决策。有得,就有失。要攻下堡垒,就要做出牺牲。利与害,怎样分析?“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事事都如意,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可惜,世界上的事物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这就有个权衡与分析的问题。在竞争中,经济的利与害、得与失更是互相交融,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思考问题时加以利害,加以权衡,恐怕这更能在现实的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1982 年是美国钢铁工业严重衰退的一年,其产量比 1981 年减少 40.l%。美国七大钢铁公司亏损总额,一年内就高达 16 亿美元。198O 年在全世界大钢厂排名第七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因 1982 年严重亏损,不得不在年底宣布永久关闭两个分厂。

比伯利恒钢铁公司更严重的灾难,落在麦克罗斯厂身上,该厂在一季之内就损失了一个钢铁厂。

谭仲英于 1964 年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家钢材公司,他接二连三地买下了许

多破产的公司,使其事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到 1981 年,他在美国的大小企业就有二十多个。他的经营之道就是“在葬礼时买下公司,在婚礼时卖出公司”。很多人对他花大笔钱把病人膏盲的工厂买下来,感到高深莫测,难以理解。也有人把他的举动称为“喜欢冒险的赌博”。谭仲英一个劲地埋头做生意,而且拒不接受新闻界的采访,使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但不管怎么说, 潭仲英就是以这种“冒险”的方式,从一个推销员发展到拥有资产超过 1O 亿美元的企业家,这不能说不是他“冒险”的代价。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上也没有完全不冒险的生意。真正懂得生意经的人认为,谭仲英在事业上的成就,不管其中冒险的成分有多少,但在那胆大的作风背后,必有心细的策划。

在谭氏工业发展的纪录上,他的确是一位擅于乘人之危,收购倒闭公司的能手。然而他竟能经营得手,使业务转危为安之后,又以高价卖出,再向更大的工厂投资。总之,他的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经营作风,也就是有胆量去买别人无法维持的关门公司,也舍得在自己经营下起死回生,业务获利的情况下脱手售出,而在这每次的进出之间,就不知包含了多少精打细算了。现在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面临着新产品的预测问题,每一件新产

品进入市场,都是一次风险与机会的抉择。决定生产就要冒风险,而不冒风险就可能失去机会。但是,承担风险不是不切实际的蛮于,在大胆果断的行动背后都必有深谋远虑,必有细心的筹划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