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险为夷

决策最重要的是捉住时机,“趋时若猛兽,鸷之发”,将决策行动比做猛虎扑食,雄鹰搏兔。在生产经营中,谁赢得时间,谁就赢得空间,就赢得主动,就赢得胜利。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完全准确地掌握时机是不可能的。有时错失时机,正确的决策也可酿成错误。所以非凭胆识进行冒险不可。经营者有时不得不唱“空城计”,然而重要的是胸中自有化险谋略, 能洞察风险的相关因素,权衡利害,把握时机,不断地追踪决策,及时避错取正,把风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决策成效见之于未来,无不暗含风险。利从成本生,夷从风险来。决断于风起青萍之末,是决策者敏锐所在。对于明知含有风险因素的业务,权衡得失,有利可图,或者先失后得,仍要铤而走险,真所谓“空城计有时不得不唱”。

1BM 虽然是大型电脑的制造厂商,但是因为其他厂商出售可与 1BM 相容的电脑,使得 1BM 在竞争中不断失利,最主要的竞争者亚米达推出既便宜速度又快的电脑,吸引了不少买主,IBM 乃于 1982 年同一系列新型电脑,来削弱亚米达的优势,这些电脑比亚米达的功能更好,而且改善后的冷却系统, 使亚米达在成本及速度方面无法再占优势。由于 1BM 的新式电脑功能优越, 减低了顾客购买其他电脑的需要,而且亚米达的业务,专门针对 1BM 无法照顾到的市场,因此 1BM 这一着棋,使得亚米达业绩深受影响,1BM 扩大产品及服务范围的战略,终于化险为夷,使竞争者的声势大为减弱。

在快速变迁的环境中,新产品发展的时效,已经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现代企业竞争的规则之一,就是快速推出新产品。当然,只讲究速度是不够的,如果决策错误,选择了错误的技术或产品,前途仍然不乐观。

许多企业同时面临新产品延迟推出的机会成本与同错误产品的风险,这需要经营者睿智的判断。但是,严重的问题是,仍有许多经营者根本不了解此一状况。以至于在竞争压力下,只是根据惯例与直觉作决策,而不会采用权变式的新产品发展策略,往往尝到失败的苦果。

事实上,现代企业的新产品发展策略,应该根据推出新产品的机会成本与进入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来决定。譬如,在经营者了解市场需求与竞争者策略时,新产品发展策略就必须与市场需求不明确、技术发展不明朗,或竞争者不期然地推出新产品时机不同。

以 1BM 开发个人电脑为例,该公司预期个人电脑市场,将以每年 6o%的增长率增长,而这个原本由苹果电脑所占有的市场,己逐渐侵蚀 1BM 传统的商用电脑市场。因此,如果 1BM 延迟推出个人电脑的话,它的市场霸主地位将遭受威胁。换句话说,新产品推出延迟的机会成本很高,而 1000 万美元的开发成本,相对于 1BMI8O 亿美元的资产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此外,由于市场需求以及生产的技术都已经明朗化了,因此,产品的开发风险很低。反之,波音公司开发波音 767 的情况就完全不同。虽然波音 727 势必要

淘汰,可是市场时机尚未明朗,新产品上市的时间也不急迫;换句话说,新产品推出延迟的机会成本不高,而波音 767 的开发成本对波音公司来说,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数目,而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偏好都还不清楚,因此,新产品的进入风险颇高。

风险型决策是经营者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凡属开拓性的新经营事业,无

不带有风险性,风险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往往会成正比例发展。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去追求这种机会,利益均分也就不会大而持久。如果风险大, 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所以能有独占鳌头的机会,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在这个意义上讲,有风险才有利益。

风险型决策,是对决策者素质的检验。凡是十拿九稳的事,也就无须决策。然而,冒点风险在于“化”,要把风险化成效益,决不能盲目行动。要在客观条件限度内,主动地争取经营的胜利。勇气和胆略要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科学分析上,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就能从风险中获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