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

“全军退却,避敌待机,以退为进,转劣为优。”这是战略转移法,在作战中处于不利的形势下,要避免与敌人决战,采取以退为进,创造战机, 以利再战。

经营者要审时度势,在经营失利时,应临机应变地做出突破性决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夕阳企业”求生之谋,在于针对市场推陈出新的产品。对亏损的公司,衰退期产品,施以“走为上”策,逐步撤退转向。高明的经营者总是乘势而行,因利而动,犹如兵家“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对处于逆境下的企业,如产品滞销,经营亏损时,不能气馁,决不绝望。应该奋力前进,究其原委,另辟蹊径。此时要“走为上”策,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状况,做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破性决策来,争取经营转机。关于产品,中上企业宜先兵出击,集中一点,力争生产边缘产品、夹缝产品。开发新产品应以“先”、“快”为主,以抢占市场之缝隙。

关于市场需求,应作具体分析。不同的顾客,对同一类商品,并不都是追求高级时髦的货色。一些商品,某些地区销路不好或淘汰的商品,有时可能成为其他地区的畅销货。例如,中国国内老式的双铃带环的齿轮闹钟,3O 年代古式的电话单机,或是一些老旧商品,在国内已是淘汰货,在美国市场上却曾有抢购风潮。这是什么原因?在复古怀旧的情怀下,美国部分消费者, 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拥有陈年古董类的东西为荣耀,不是为了实用, 而是为了装饰,为了娱乐。这可称之为复古市场。这类复古商品正是绝地求生的例子。

以贸易、金融中介起家,一向在日本产业结构中居火车头地位的综合商社,曾为日本今日的经济规模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却在历经多年利润持续下跌与结构转换的动荡期后,纷纷脱胎换骨。

以往,各大综合商社凭借其高度整合力与强大的情报网,能够从制造业进口原料、输出产品中赚取大笔转手费,然而,经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面临经济不景气及在日圆升值的压力下,生存空间缩小,面对贸易环境的巨变, 寻思因应之道。8O 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开放金融自由化政策,过去以低利向银行取得融资转贷给中小企业以获取利差的商社,又断了一条重要的财路。

被迫步下高原期的日本综合商社,已深感唯有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重新评估事业范围,开创风险性事业领域,才能再创企业生机。基于这样的危机意识,各大商社纷纷绝地求生,不约而同地展开企业转型行动,利用商社本身既有的优势,积极介入情报资讯事业、新服务业、金融事业、开发新媒体、经手或从事企业购并,在动荡中改造体制,再创生机,展现日本综合商社的新霸业。

市场、商品必然有机可乘,所以,经营者时运不济之时,或面临不景气时期,不必怨天尤人,弄清原委,积极寻觅机遇。内销转外销,外销转内销, 内外调剂;本行转他业,彼业转另行,哪里有生机向哪里转,则可摆脱危机的命运。在本行技术与各行各业交叉的边缘,拾遗补阙,本着开发既具有新活力,又有大众化市场的商品决策的战略,可开辟一系列溪径,使之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只有不断调整转机,不断适应市场,使商品不断更新,企业才能获得不断发展。

有的企业,病入膏盲,千疮百孔,负债累累,到了破产境地。十有八九

是因管理不良、经营方式混乱、商品滞销、技术陈旧、人心涣散、士气不振造成。依靠旧的一套,已经无法使企业复生,小改小革无济于事。此时,必须大刀阔斧,另起炉灶,更换主管,改弦易辙,实施崭新的经营谋略。总之, 只有大力改革,采用多种有效谋略,才有可能使困难的企业起死回生,走上康庄的大道。

以生产咖啡壶、烤面包机、电熨斗等外销小家电产品的灿坤企业公司, 在遭逢经济不景气时,以“绝地求生”的策略,使公司顺利度过难关,转危为安,并改变企体质,成为对外贸易的绩优厂商。

1982 年左右,世界能源危机,欧市货币大幅贬值,区域贸易壁垒的气氛高涨,面对欧洲突如其来的反倾销气息,使得产品 1oo%以外销为主的灿坤企业,生意顿时清淡,营业额萎缩了八成以上,更严重的是,由于没有订单, 公司的员工上班时,几乎无事可做,公司陷入绝境。

为使企业得以生存,又不愿眼见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员工因不景气遭到失业的待遇,总经理吴灿坤毅然决然接受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建议,将部分行政阶层的员工外借给从事其他行业的公司一年,来解决不景气时,企业面临载员或减薪的尴尬。同时接受企管专员的建议,关闭新加坡、马来西亚、伦敦等国外办事处。至于留下来的研发部门员工,也没有闲着,吴灿坤特地聘请日本著名的产品设计师,针对留下来的员工进行教育训练。如此,经过了约一年的时间,灿坤企业才走出困境,转危为安,为企业界树立了“绝路逢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