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下面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白纸上划出平行且相等的几条线段。然后找来 10 个人作为受试者,让他们来判断这些线段是否长度一样。前面 9 个人已经与实验人员串通好的,都众口一词地咬定其中有条线段稍长于其他线段。第 10 个人才是真正的受试者。实验开始后,本来最后一个人已经判断
这几条线段一般长短,但看到其余 9 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有条线长,并还各自
陈述了自己的判断根据。这样,第 10 个人也开始动摇起来,承认是有一条线稍长。
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强迫暗示”这种心理学现象。这种暗示产生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而且结果既有好的,也有坏的,关键是这种暗示的倾向怎样。
聪明的小张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规律。
小张是厂车间办事员,听说厂党委缺少一名秘书,便开始心动。但他一无人缘,二无门路,又怎么能提拔到厂党委里去呢?他左思右想,得了条“未雨绸缨”的计策。
他先是有意无意地向几个好朋友“不慎”透露出要当厂党委秘书的消息, 发现自己“失口”后便一再叮嘱几位朋友千万不要张扬出去,否则影响不好。
但消息终于是不胫而走,不少人都悄悄来问小张是否真有其事,他首先是不置可否,然后便竭力否认。但小张愈是这样做,就愈让别人感到这是内定,所以一时间全厂大部分都认为他要进厂党委了。
再说厂领导们个个心里都纳闷:拟定的人选中没有小张啊!怎么全厂人都说是小张呢?于是对小张便开始注意起来,考察来调查去,再征求职工意见,发现他真的不错。过不了几天,厂的几位领导都一致同意让他来进党委当秘书。
不能不说小张煞费心机,而且心机颇巧。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全在于他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愿望散播开来,形成一种大舆论环境,使人们,尤其是厂领导在心理上无意地受到这种舆论的强迫暗示,使小张如愿以偿。
当然,使用这个原则还要讲究许多技巧。首先要自然,不露一点风声, 巧妙地把个人愿望化为群体意志,如果露馅就会造成很大的自我损害。如果你有竞争对手,要密切注意其动向,尤其要向他的周围施加影响,也许对手也可能用同样的方法(相反的舆论)在抵消你的努力。这时运用此法更应谨慎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