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谬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有成千上万急需候选人的公司;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寻求合适工作的候选人。那么,供需双方是通过哪些途径得以沟通的呢?哪些才是最佳的求职方式呢?
让我们从公司的方面来看雇用职员、添补空缺的种种策略: (1)从内部提升一个下属(某个知名人物)。
(2)内部调用、提升,即把某个知名人物从一个部门调到另一部门。(3)通过个人接触,或者聘用外公司的某个知名候选人。
-
登征聘广告。
-
散布征聘消息,让本地区的其他同行知这儿缺人。(6)把职位提供给职业介绍机构。
(7)雇用专职招聘人员来物色对象。(8)翻阅每天收到的大批个人简历信。
当然,根据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职业特征,他们的招聘方法常常有很大的不同。但一般说来,其招聘情况大致如下表所示:
中级职位 (1)内部提升 |
高级职位 50—90% |
60—90% |
---|---|---|
(2)内部调用 |
13—40% |
15—40% |
(3)个人接触、聘用外部人士(4)登广告 |
12—30% 10—30% |
10—30% 5—20% |
(5)散布消息 |
0—5% |
5—20% |
(6)利用职业介绍机构 |
10—30% |
0—5% |
(7)专职招聘人 |
5—20% |
5—30% |
(8)查阅求职简历信 |
0—25% |
0—25% |
你应该相信,这是一份极具启示性的表格,它几乎毫无保留地告诉你要想成为合适人选应该用哪些策略。
第一条“内部提升”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半数,成为最富成功机率的选择项,所以,无论你是个谋职老手还是新手,首先考虑到的是在目前所在的公司里寻找新职位。不要以为现在的位置没有吸引力就只能“跳”出去,其实本公司的许多其它岗位是相当有价值的,而且那儿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日后发展的基石。
前三项“内部提升”、“内部调用”、“个人接触”的一个共同要求是: 你必须至少是个小有名气或有影响力的人物。
要牢牢记住以下的三条经验:
-
大多数人是通过提携、关系和熟人得到工作的。
-
大多数人不安心工作或遭解雇的原因是和老板相处不好,而不是犯了错误。
-
找新工作的最好办法是让别人觉得你小有名气,哪怕只是因为你与某些大人物有一丁点儿联系。
每当我和人事主管官员谈话时,我总是问:“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迫另找工作,你首先会怎么做呢?”回答是大同小异的,“打开抽屉,找出一大
堆我认识的人的名片,挑几个我想去的公司。余下的事情很简单,设法找一个可以帮我在某单位开个后门的人。我可不在乎这是不是拉关系,只要能成功就行!”
也许你会感到不公平,但是从朋友、熟人那儿确实能得到不少帮助,包括工作在内。
“登招聘广告”、“查阅求职简历信件”是公司最不愿意采用的方式, 而这些却是求职者最愿意采用的策略。于是,通常的结果是:有名的职业介绍机构每天都收到几百封来自陌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同样,每个大公司每天也不断有堆积如山的来自陌生人的简历。每一条吸引人的广告都招引来很多应聘者,他们的求职信和精心打印的个人简历都惊人地相似,而且几乎千篇一律。
这种普通平淡而又机械的方法并没有回答招聘者急于想知道的问题:“我一点也不认识你,你究竟是谁?你真的适于这项工作吗?”这种漫无目的的应聘导致了所有求职者同样的命运,那就是,他们都只是毫无区别的陌生人, 谁也不比谁突出。
因此,这是有必要剔除的第一个谬误是:出色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能带来好的工作,不要以为你不靠关系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当然这是可能的, 但成功率不高。只要想想有多少人在与你竞争同一个工作,你就知道关系的重要性了。
不要以为靠寄几千封个人简历就可以得到工作。这个策略是靠不住的。如果内部有人推荐你的话,其作用绝对超过一份精心酝酿半个月的求职信。老板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品质(而不是专门技术或经验),而这并不是
长达三小时的面试所能准确地了解到的。只要到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你就能得到朋友的帮助,熟人的推荐,你就极有可能获得称心如意的工作。